想找女朋友,这里的卫衣时尚搭配最好快点学会!

导读: 看起来普通又无趣的卫衣是其实百搭又省事的潮流单品,绝对是衣橱里的多面手。不管是内搭还是单穿,只要懂搭配门道,卫衣也能让你hold住全场。今天小编来继续深挖卫衣的搭配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想找女朋友,这里的卫衣时尚搭配最好快点学会!"分享给大家!

在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一到重大节日便是一片莺歌燕舞,除夕之夜更是精彩纷呈,这天晚上,太常寺会在大明宫举行大型的“团拜会”,皇帝邀请文武百官和嫔妃等参加。

唐朝国力强盛,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这给当时的歌舞等文艺形式带来了不同的气象,再加上盛唐时期几位皇帝都非常重视歌舞,因此,在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一到重大节日便是一片莺歌燕舞,除夕之夜更是精彩纷呈,这天晚上,太常寺会在大明宫举行大型的“团拜会”,皇帝邀请文武百官和嫔妃等参加。

在团拜会上,大型歌舞是重头戏。其中,唐太宗指导并编排的《秦王破阵舞》乐曲,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另外,晚会上还有一些杂技、滑稽戏等内容,让皇帝和大臣们一直狂欢到天明。

由此可见,唐代除夕的“春晚”,无论是从演员的阵容、表演的节目,还是演出时长,都极具规模。

太常寺举办除夕“团拜会”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在此后几代君王的治理下,唐朝国力不断强盛,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诗、书、画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他们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形成气象万千的开放格局。

另外,盛唐时期的几位皇帝又多是富有才情的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在乐舞艺术上有所创新,还非常重视对西域乐舞精髓的吸纳,在他之后的其他皇帝也继承了这种理念。唐玄宗李隆基,不但兴办学校,创建教坊,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且玄宗自己还精通文艺,多有创新。因此在唐代,到处可见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景象。每到除夕,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度春节。杜甫就写过“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诗句。当时,皇宫里守岁风俗更加热闹,文武百官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叙旧话新,热闹非凡。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太常寺主办的团拜会,类似现在的“春晚”。

太常寺是掌管礼仪祭祀乐舞的最高级别的机构,设正三品太常寺卿一名,下设有少卿、丞、博士、主簿等官员,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太乐署和鼓吹署两个机构负责歌舞演艺。当时还设有教坊、梨园等机构,教坊专掌俗乐舞、俳优、杂伎等娱乐性表演活动,男女兼用,女乐居多。梨园的乐工舞人则是从坐部伎和宫女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相当于“皇家歌舞团”,集中了大批有才能的艺人,专门负责训练、培养乐舞人才,并负责创作、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唐代的“演艺界”繁荣兴盛,史书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曾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每到除夕,唐朝皇帝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大摆筵席,举行团拜会。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由前、中、后三座殿阁组成,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不仅面积宽阔,而且布局科学合理,适合举办大型的宴会和演出活动。朝中的文武百官、重臣和亲属,宫中的嫔妃、宫女、太监等人汇聚一堂,陪伴皇帝“入阁守岁”,通宵达旦,狂欢10多个小时,一边饮酒叙旧,一边观看晚会。

唐朝“春晚”节目繁多,形式多样,既有滑稽幽默的优人表演,又有气贯长虹的大型舞蹈;既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杂技魔术,又有扣人心弦的功夫杂耍。晚会之后,皇帝还要接受大臣以及附属国派来的使臣的朝拜,热闹纷呈。

皇帝亲自制作歌舞

盛唐时期的除夕,大明宫内外会挂起大红灯笼,点亮一堆巨大的蜡烛,并点燃沉香,使夜晚亮如白昼。唐代太常寺的团拜会,就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拉开大幕。

除夕晚会的表演,一般是在气势浩大的傩舞表演中开场,唐代“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浓妆艳抹,粉墨登场。傩舞是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大型民间舞蹈。傩舞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在《周礼》中有明文记载。自秦汉以来一直沿袭下来,并不断发展,到唐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表演时,近千名男性戴上假面道具,穿上红黑衣裤,击鼓跳跃,气势磅礴。演员佩戴的面具,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

傩舞之后,大型歌舞便轮番登场。歌舞是唐朝春晚的重头戏。唐代乐舞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舞蹈演出非常普遍,观赏并创作舞蹈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多来自民间、后经皇宫艺人进行艺术加工的宫廷乐舞大量涌现,再加上吸收和融合各民族甚至国外特色,唐代舞蹈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之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这句话说的就是唐代的三大乐舞。《七德舞》是在唐太宗亲自指导下编排的,原名为《秦王破阵舞》,后更名为《七德舞》。该乐舞是唐武德三年(620年)唐太宗平定刘武周时,由军队创编出来的军乐。当时,士兵随乐起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舞。李世民即位后,凡是庆典歌舞晚会必有此节目,唐太宗道出了此举的目的:“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秦王破阵舞》后来成为唐代极有名的乐舞,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300年。

表演《秦王破阵舞》时,一百二十八人执戟披银甲而舞,前有战车,后列战阵,有三次变化,每次变为四阵,伴唱者歌唱《秦王破阵舞》的乐曲,极具气势。

在除夕晚会上,《秦王破阵舞》常与《九功舞》一起表演。《新唐书·礼乐志》说:“自是元日、冬至朝会庆贺,(《秦王破阵舞》)与《九功舞》同奏。”

《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庆善宫是唐太宗的出生地,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宴群臣于庆善宫,赋诗十韵,后由乐府谱曲演奏,名为《功成庆善乐》,后又改编成《九功舞》。《旧唐书·音乐志》称:“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裙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

《上元舞》有说法认为是唐高宗于上元三年(676年)所作。《新唐书·礼乐志》说《上元舞》:“舞者百八十人画云五衣色,以象元气。”

唐代歌舞至唐玄宗朝而达到极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他曾创作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

不仅如此,当时的歌舞演员也是群星璀璨,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除夕晚上的演出。《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作者:郑学富

责编 | 王新梦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

人物 皇帝 唐朝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