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糖会不长胖?

导读: 平凡的食糖,是一种不平凡的食物。过去几百年来,糖都是稀有、昂贵、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如今,糖已变成司空见惯的日常食品,人人都能享受到甜味的喜悦。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怎么吃糖会不长胖?"分享给大家!

平凡的食糖,是一种不平凡的食物。过去几百年来,糖都是稀有、昂贵、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如今,糖已变成司空见惯的日常食品,人人都能享受到甜味的喜悦。

因为我们的味蕾天生就能感受到糖的美好滋味,最早是从母亲的乳汁中体验到的。正是乳糖的存在,形成了人类对甜味的初始记忆。这种对糖的欲望,是无法消减的生物本能。故糖和含糖的食物,在今日成为最受欢迎、使用最为广泛的食物。

遗憾的是,现代人吃下了太多的糖,间接引发了糖尿病、肥胖等文明病。但如果像某些人所提倡的“无糖”“低糖”,避之唯恐不及,就过分了。

糖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过度享受都会带来麻烦。

营养学家和减肥人士总喜欢用热量和升糖指数等无趣的数字来看待糖,殊不知,糖是厨师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没有它,我们就会丧失许多乐趣。无论是在菜肴中加入糖平衡风味,利用糖的物理性质加热做成各种糖果,或雕刻成各种好玩的形状,都是甜蜜而光明的故事。

就某方面而言,糖是极富营养价值的食品。问题在于,人们摄取了太多能量,而日常活动又远远不够。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饮食中多了许多高糖分的食物,营养不均衡以至于糖沦为仅有空洞热量、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但所谓“低糖”“低碳”的饮食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吗?

我不这么认为,拒绝糖,就像拒绝空气一样愚蠢。况且,糖的作用不仅仅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而已,它还是身体构造的基本建材。生命的存在同时依赖于能量和特定的生理结构。可以说,没有糖,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数量最多、历史最久的生物体是细菌,它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就是一种多糖——肽聚糖。细菌的大量繁殖会造成食物的腐败,而糖则是一种成本低又天然的绝佳防腐剂。这是因为糖的亲水性很强,可以使细胞脱水,抑制细菌的生长。这就是为什么番茄酱、沙拉酱,甚至辣椒酱等其它加工食品都会大量添加糖的原因了。

不过为了迎合“低糖”潮流,加工食品的营养标签只会表明有多少碳水化合物。这个冷冰冰的名称不会让你联想到甜蜜,不知道的人也很难联想到热量。其实,所谓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化合物。就我们人类而言,只有几种糖类化合物能作为直接的能量来源。

其中包括,

单糖:构成糖分子的最基本的结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双糖:乳糖(由一个半乳糖和葡萄糖分子组成)、蔗糖(由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分子组成),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
多糖:淀粉(以淀粉粒形式储存在植物细胞中)
在自然界中,这些糖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根、茎、种子等部位。所以,我们吃蜜蜂酿的花蜜,香蕉树的果实,胡萝卜的根,马铃薯的茎,小麦的种子。这些最常见的食物,为我们带来生命和活力,也是人类赖以为生的粮食。

其中,富含淀粉的食物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被称为主食。对我们的祖先而言,大规模栽种这些主食类作物,是支持人类社会大幅向前跃进的那根竿子。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单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还把它们制作成各种令人愉悦和惊奇的食品。

另一些无法直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糖类化合物,都属于多糖。因为结构的不同,所以它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比如充满水果的果胶,无法被消化却能带来饱腹感,减慢热量的吸收;比如密实坚硬的木质素,构成树木的主干;比如柔软坚韧的纤维素,可以织成柔软的布匹。

即便它们不能被人类消化,只要通过适当的处理方式,还是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比如,干枯的树木可以生火,落叶可以用来堆肥,就连布匹也能用来燃烧取暖。

这些所有的糖类化合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仅仅凭借阳光、空气和水,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就能制造出这么多神奇的化合物,来供养自身和地球上的所有动物。虽说草木无情,但我越想,就越觉得人类的渺小和植物的伟大。

这个时代的人类,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灵长类动物了。他们不用攀爬到树上去采摘可口的水果,钻进灌木丛细心寻找能果腹的果子,也不用辛勤劳作等待一年的丰收,劈柴捡树枝生火烧饭,只要坐在餐厅里,举起手叫一声“服务员”,马上就能享受到帝王般的待遇。此时,大口吃肉的人想必心里一定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自豪感吧。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人类不过是地球偌大“碳循环”的一小环而已,最终还是要沦为微生物的食物,实现地球的“碳平衡”。

无论再怎么“低碳饮食”,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不可能实现低碳。因为吸进身体的每一个氧气分子,都会变成二氧化碳带走一个碳原子。不管你吃不吃主食,吃不吃甜品,身体总会需要其它食物来补充这些流失的碳原子。吃肉也好,吃素也好,糖的滋润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曲折的代谢过程,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获取葡萄糖的方式,真的好吗?

尽管不断地有所谓新的科学依据在“证明”低碳饮食比低脂饮食有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我很怀疑,几十亿年进化史形成的糖代谢机制是否就这样容易被颠覆。我们人类对糖的天生欲望,是否就能被肉的味道所压制?

我想,避免肥胖的真正答案应该不是抛弃成就人类的糖类化合物,而是更有智慧地享受它们。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