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这3个部位千万别乱冻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春捂秋冻这3个部位千万别乱冻"分享给大家!
这几天,你那里冷吗?
虽说离成功入冬还早着,但怕冷的小编已经早早备好了秋裤。可是有些身体“倍儿棒”的朋友就说了:“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得冻一冻才好!”
果真是这样吗?
“秋冻”,是指秋天不要过早添衣。适当地冻一冻,可以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的防御机制,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所以,“秋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上下身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全身机体是否协调。
初春季节,气温的急升骤降,天气的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功能发生紊乱,调节失控,出现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秋凉后应换秋装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线"而疾病缠身。
因此,在这个"非常"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然而,不少人遵循“秋冻”的做法,却反而冻出了病。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冻”法呢?
“秋冻”忌盲目,添衣要灵活
“秋冻”可不是一味地挨冻,当天气转冷时,多穿衣服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冬之交,冷空气来袭,要根据温度变化灵活增减衣物。
现在早晚温差大,大家在早晨、夜间气温较低时,记得要及时添衣。
此外,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秋冻”的讲究也大有不同。南方秋天往往不是很冷,不必过早、过多地添衣;而北方秋季昼夜温差大,受到冷空气影响时,常常一夜之间气温大“跳水”,穿衣太少的话很容易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这几类人不适合“秋冻”:老人、小孩,以及体弱体虚的人;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肺病和肠胃病等疾病的人。
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都要冻。即便穿得少,以下这些关键部位也要注意保暖。
肩部很多人不太注重肩部的保暖,其实这个部位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如果不注意保暖,肩部就会很容易受凉,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患上肩周炎等疾病。
比如,有的人睡觉时不穿上衣、肩膀盖不严,或者爱穿吊带衫、背心之类露肩的衣服,都会导致肩膀受凉。
建议:初秋时节,肩部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可以围一个披肩。可用热水袋热敷肩部,再辅以按摩,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腹部人体很多脏器都在腹部,腹部一旦受寒,就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因此,患有肠胃疾病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此外,腹部保暖对于女性也很重要,因为女性下腹受凉会导致痛经和月经不调。
建议:睡觉时,可多用一条毛巾盖在腹部。患有肠胃病的人或者经常痛经的女性,平时应做足腹部保暖。外出时不妨多穿一件背心或者马甲,保护腰腹部。
足部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脚是身体最怕冷的部位之一,因为它离心脏最远,双脚末梢血液循环差,同时皮下脂肪量少,因而保温能力也比较弱。
如果足部的保暖不充分,双脚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建议:经常感觉脚部冰凉的人,晚上睡觉时可以多穿一双袜子。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等病症。平时适当多做运动,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春捂秋冻多多锻炼,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