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这几种野菜浑身是宝,要这样吃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医专家:这几种野菜浑身是宝,要这样吃"分享给大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意思是说,此时“春雷惊百虫”,气温回升,蛰伏在地下过冬的昆虫被惊醒萌动。
那么,惊蛰应该怎么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专家一句话概括:食野菜益健康,抑病菌防疾病。
食野菜益健康
惊蛰后万物生机盎然、雨水渐多,大多数地区都进入了春耕,各类野菜也开始生长上市。浙大一院中医科陈玖主治医师表示,春季野菜营养丰富,有些甚至本身就是药材,合理科学地食用,不仅味美还有益健康。
荠菜。很多人都吃过荠菜,但却不知道它还有药材的功效。《中药大辞典》记载荠菜甘、淡、凉,归肝、脾、膀胱经,有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等作用,主治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等。
惊蛰后气温逐渐回升,但仍会有些凉意,此时饮食正需要增甘健脾,荠菜非常应季,古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可以说荠菜是春季较早的野菜了,可炒着吃,也可凉拌、做馅吃。
与此同时,陈玖医师特别提醒,荠菜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孕妇要慎用。日常在食用前最好先用水焯一下去除杂质。
蒲公英。春天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蒲公英,小时候只觉得好看好玩,却不知还好吃好用。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炎、肠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烧烫伤。临床上,是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乳腺炎的最常用药。
蒲公英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着吃或做汤、做馅饼、做馅吃都可以。
韭菜。韭菜性温味辛,归肾、胃、肺、肝经,可补肾、温中、散瘀、解毒,主治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气喘,吐血,痔疮,疥疮,跌打损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韭菜子(即韭菜种子)具有补益肝肾,壮阳固精的功效。
春天肝气偏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滇南本草》提到“滑润肠道中积,或食金、银、铜器于腹内,吃之立下”,韭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但要注意阴虚内热的人或有眼疾的人要慎用。
除了大家最常吃的韭菜炒蛋,还可做成豆丝韭菜,用来炒咸猪肉、炒培根、炒粉干、炒猪肝,或者做韭菜饺子、韭菜盒子等。
浙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剑平副主任医师提醒,野菜非常味美、价值高,但食用前一定要仔细鉴别、做好处理,免得适得其反,如果对自己的体质能否食用没有把握,可以到中医科面诊咨询。
仔细鉴别。如果对野菜的形态没有十足把握,千万不要随意摘菜食用,做到“不知不食”,对来历不明、功效不知的野菜切不可食用,也不要采摘路旁边、水沟等处的野菜。
做好处理。食用前务必认真做好清洁,最好洗净后再在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烹饪前建议先焯水处理一下。
野菜抑病菌防疾病
中医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而风为春季的主气,《黄帝内经》中《素问·风论》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最猖狂,能通过口鼻、肌腠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汗孔开泄时乘虚而侵犯致病。
而另一方面,惊蛰“惊醒”的可不止昆虫,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不断滋生,极易侵袭人体致病。此时,流感、流脑、风疹、过敏性疾病等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抑菌防病。
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适当、适时通风,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年老体弱或幼儿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家中阳台上的盆栽或其他易积水蓄水的地方要及时清洁,以免细菌滋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食用新鲜蔬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抵御外邪的侵袭。对体弱多病、体质差、易感冒的人,还是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当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