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除了潮潮的空气,还有“湿漉漉”的身体

导读: 雨水,这个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萌动,气温开始回暖,降水也越来越频繁,润风细雨的天气已到来。 虽然暖洋洋的太阳惹人陶醉,但空气中的湿度还是很高。除了房间、衣物上因受潮变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雨水,除了潮潮的空气,还有“湿漉漉”的身体"分享给大家!

雨水,这个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萌动,气温开始回暖,降水也越来越频繁,润风细雨的天气已到来。

虽然暖洋洋的太阳惹人陶醉,但空气中的湿度还是很高。除了房间、衣物上因受潮变得湿漉漉,人的身体也因湿气太重倍感不适。

“最近总感觉消化不良,是不是体内湿气太重?”“平时四肢很沉重,下雨天更甚,真是外湿内湿一起来!”对于“湿气”话题,大家总是特别关注。对此,记者请教了浙江省中医院主治中医师杨新艳,一起来聊聊如何“除湿”。

湿气轻重没有评判标准

辨证论治切勿盲目用药

沈大伯(化名)今年68岁,前几年患了前列腺增生,虽然吃了西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还是存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忍无可忍的他来到杨新艳的门诊寻求帮助。

杨新艳见沈大伯皮肤油腻,舌苔黄腻,了解到其日常也有乏力、肚子发胀等情况,结合诸多症状辨证沈大伯为典型的湿热。杨新艳为他开了“三仁汤”(杏仁、米仁、蔻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和“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以及治疗湿热的中药,同时叮嘱他多食薏米仁粥。一周后,沈大伯前来复诊,之前让他痛苦的症状都得到了好转。

杨新艳介绍,湿气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外感湿邪和内生湿气。外感是由气候变化异常所致;内湿,与脾脏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湿,我们常因贪凉、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脾不运化,聚而成湿。两种“湿”共同在体内形成湿邪,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

“我们习惯以看舌苔厚腻程度,大便是否黏滞来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杨新艳说,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症状,还有四肢酸楚、皮肤瘙痒、口黏口干、下肢水肿、恶心腹胀,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男性阴囊潮湿等都是湿邪入体的身体症状。

杨新艳提醒,在临床当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湿气轻重的标准准则,上述症状只能说明体内含有湿气,还需通过中医师的望闻问切来辨证论治。所以切勿盲目判断,随意用药造成身体损害。

拔火罐、刮痧并不适合春季进行

祛除湿气这些方法要掌握

生活中,常有人通过拔火罐、刮痧的方式来祛除体内湿气。杨新艳介绍,这两种方法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并不是祛湿的主要治疗手段。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拔火罐、刮痧这些手法并不适合在春季进行。若要稳固体内阳气,可以运用艾灸的方法调动体内阳气,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阴阳协调,自能祛除体内的湿寒。”杨新艳说。

人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出现许多亚健康的状态,所以“除湿”是关键。如何祛除体内湿气,让身体更健康?杨新艳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少食肥甘厚腻之物。现代人喜欢食用煎炸烧烤、冰冷的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导致脾不运化,会加重人体的湿热或寒湿之邪。杨新艳建议日常饮食要均衡规律,可以多食用薏米仁、红枣、冬瓜、扁豆、芡实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二、学会控制情绪。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病也相当常见。脾主运化,忧思伤脾,脾胃是调节三焦的枢纽,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损伤脾脏。脾脏受损了,它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下降,体内湿气无法排出容易淤堵。所以说,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非常重要。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要尽量保持空气流通和干燥,多晒被子,洗完头及时吹干。夏天不贪凉,不睡在地板上,下雨天要记得撑伞,切勿淋雨。

同时,杨新艳也提醒大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但运动完出了汗之后要及时擦干,不能马上洗澡。“运动之后毛孔处于打开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洗澡,水分就会被吸收进体内,加重人体的湿气,建议等休息片刻之后再去洗。”

四、日常保健很重要。在日常,可多按摩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等在脾胃经上的穴位,可以强健脾胃,帮助祛湿;也可佩戴由藿香、佩兰、艾草、苍术等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帮助祛湿醒脾。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