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病重不要抢救我!”86岁老人谈身后事!面对衰老和生死,明白6句话很重要

导读: 死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近日,一位86岁奶奶录视频谈身后事的事情,引发关注,登上热搜。 奶奶在视频中表示,一旦病重或者有意外的话不要抢救,绝对不要抢救,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一旦病重不要抢救我!”86岁老人谈身后事!面对衰老和生死,明白6句话很重要"分享给大家!

 
 
 
 
 
 

“死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近日,一位86岁奶奶录视频谈身后事的事情,引发关注,登上热搜。

 

 
 

 

奶奶在视频中表示,“一旦病重或者有意外的话不要抢救,绝对不要抢救,倾家荡产最后还是一条命都没有,不行了就走了,就拉倒了呗”。

 

 

 

奶奶还表示:“我不希望像我有些亲戚那样,插了满身都是管子”

 

 

她还提到一切都要从简:“骨灰盒买最简单的,不要买讲究的,能装就行了”。

 

 

在她看来,生老病死,能医治则医治,过度纠缠没有意义,免得到时候病人遭罪,活人也遭罪。

 

据奶奶的账号资料显示,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青海从事流行病工作。

 

奶奶说,自己目前在上海独居,这段视频是录完后得到女儿的同意才发的。对于视频中谈的身后事,女儿也都没有意见。

 

面对衰老和生死,

明白这6句话很重要

 

 

1. 60岁后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2022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消化内科支杰华”刊文谈到,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和幸福感之间是呈现出“U”型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人的年龄处于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时,因年龄产生的焦虑会增加。但在60岁以后,人们的快乐和幸福指数会显著提升。

 

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倪静2020年在刊文指出,年龄增长,带来的是丰富的阅历和洞察力,很多老人退休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发展的兴趣爱好,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思考和体会,做一些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无论是舞文弄墨还是侍弄花草,亦或是烧菜做饭成为一名美食博主,都可以积极尝试起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制定小目标,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充满乐趣。

 

2. 衰老不可避免,但却可以减慢

 

“可以肯定,我的脊柱还会不断退化,白内障会加重,血管斑块还会增加,影像检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阴影,衰老不可抗拒,但我相信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适当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2022年在论坛上分享说。

 

他介绍道,对于衰老,我们也不是完全不可作为,我们可以防止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早衰,甚至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的过程。例如吸烟、酗酒、胡吃海喝、久坐不动等肯定会加快衰老,如果我们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就能相对延缓衰老。

 

我们也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健康生活方式。在这一方面,各种介绍已经很多了,只讲一点个人的体会。

 

20年前,我的腰椎已经出现退行性病变,此后进行性发展,8年前出现严重症状,尽管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腰痛已成为生活常态;

 

自己认为“吃铁都能行”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身体越来越瘦,胳膊腿越来越细;一直引以为豪的视力由1.5逐渐降到了0.7,并有了白内障;体检总结报告中列有二十多处异常,包括影像学4-5个可疑阴影(其中前列腺癌高度怀疑)、多项肿瘤标记物指标升高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衰老进程的明显加快,促使我从三年前开始健身训练,每周2-3次,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迅速的改善,肌肉发达了,整个人挺立起来了,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朋友们夸奖我“不见老”,我自己也觉得好像衰老的脚步慢下来了。④⑤ 

 

3. 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就是老了

 

年纪大了病就是多?那倒未必,不如先看看自己是老了,还是病了。其实,衰老不是病,然而衰老和疾病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2019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老年人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就是老了。年轻人植发火热,但从没听过给老年人植发的。有些人年纪大了,谢顶了,头发白了,不是病;年轻时,能跑十里地,老了,只能走二里地了,这也不是病。

 

脱发白发也好,体力衰退也罢,这些本身就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简单地讲,衰老带来的是器官的减退,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心脏、呼吸功能、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的衰退,对人全身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很多人会问,究竟要不要治呢?主要得看以下两点:

 

一是有没有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质量,或者影响你基本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先放着,不用治;如果有,那一定算病,要治疗

 

二是看有没有给你身体的其他器官带来危害,如果没有也不用治,如果有就要治。

 

4. 中年重视6件事,老年生活质量高

 

(1)提升心肺耐力。这是一个人持续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它跟你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提升心肺耐力的方法,多推荐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有氧操、游泳等。

 

(2)存好肌肉。一是要注重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牛奶、鸡蛋、瘦肉;二是要坚持运动。年龄一过四十岁,大多会感到体力明显不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肌肉开始减少,特别是参与运动的骨骼肌。

 

(3)存好骨量。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积攒的骨量密切相关。建议选择牛奶等富含钙的食物,低盐和富含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日光照射有助于钙吸收,建议每天至少日照20分钟。

 

(4)管好各项指标。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1月31日在个人公众号刊文提及,中年时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运动,这都是老年时期发生心梗、脑梗、心衰、肾衰的祸根。⑩ 

 

(5)保持牙齿健康。牙齿关系着说话发音、咀嚼食物、消化道健康,若是到了老年期牙齿数量不足,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食欲下降、身材消瘦等问题。建议平时好好刷牙,掉牙后及时补牙。

 

5.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需正确面对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必将面对,不应该予以回避,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是克服恐惧的良方。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鲍枫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我们中国人普遍缺乏一个正确的死亡观,与其说去回避死亡、不去谈论死亡,还不如开诚布公地去讨论死亡、面对死亡,这样会让老人更客观、更平稳地去接受这种自然规律,聊聊身后事能让老人自己选择是否在人生终点接受没有必要的治疗,延续没有意识的生命;另一方面,讨论身后事是个正视死亡的过程,老人懂得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死,利于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避免留下遗憾,反而利于身心健康

 

6. 符合老人心愿的医疗才更好

 

对于患有严重疾患、预期生存期有限、高龄、衰弱或失能的老人,符合其心愿的医疗才是好的医疗。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刘晓红2022年在直播中介绍,患方期待值与医方能够做到的有差异,如医生会关注疾病,家属担心老人饿要求插鼻饲管,老人则希望能洗个澡、不疼痛,回到家中。

 

对此,医生需客观详细告知病情,诊疗方案、获益与风险、负担等,医患共同决策,在痴呆老人认知功能尚好的阶段提前预立医疗计划,说明想要或不想要的医疗措施,指定医疗代理人,以便选择符合老人心愿的方案。

 

家属常表示不愿告诉老人病情,担心老人无法接受,实际上老人不难从一些细节发现异常,反而因不确定病情而处于忐忑,无法与家人交流而感到孤独无援。其实老人比想象中更坚强,得知实情才能做出正确决定。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