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越深,控制欲越强?醒醒,对方很有可能只是情感勒索者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爱的越深,控制欲越强?醒醒,对方很有可能只是情感勒索者"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父母,和孩子,和伴侣,和亲戚,和朋友,和同事,和领导,和客户等等。
不管关系或亲密,或疏远,我相信你都听过类似的话。
“为了你,我省吃俭用,你如果不好好学习,我的付出就白费了”。“你必须答应我这个条件,否则我们就分手。”“你要是敢和我分手,我就去找你公司领导。”“你如果想要这个,就要听我的话。”……
我相信,不管是谁,听到上面这些话,心里面都会不舒服,不情愿。
为什么呢?
因为上面的这些句式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通过语言来进行操控。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情感勒索。
什么是情感勒索呢?
情感勒索指的是:一方通过利用对方的恐惧感、义务感和罪恶感来企图操控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情感勒索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或是有意为之,或是“以爱之名”,纯粹为了你好。
但不管目的是什么,这对于被勒索者来说,都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甚至会对其造成伤害。
而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学会识别情感勒索行为,不被其伤害和控制,又要从自身做起,不去做一名情感勒索者。
国际著名心理学医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将情感勒索者划分为了四个类型。
1.情感勒索者之惩罚型
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惩罚,一种是消极惩罚。
主动惩罚一般会在情感关系中采取主动“攻击”的模式,直截了当的说出如果你没有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就会面临某种惩罚。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你不和我道歉,我们就分手吧!”
恋爱过的人,对于这句话应该都不陌生吧!
分手是惩罚,道歉是情感勒索者希望对方所做的行为。
消极惩罚则是采取的“被动攻击”模式。一般通过“无声的抗议”来去惩罚对方,通过这种冷暴力的行为来迫使对方答应要求。
2.情感勒索者之惩罚自己型
我记得上学时,有一阵子特别贪玩,期末考试没有考好。那次,妈妈竟然没有骂我,而是一整天都躺在床上没有吃饭。
说实话,这要比骂我还让人难受。于是,第二天我就向妈妈保证一定好好学习。
我妈妈所使用的这一招就是通过惩罚自己来威胁他人。
除此之外,像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等行为来威胁恋人不能分手等等也都属于惩罚自己型的情感勒索。
3.情感勒索者之苦情型
苦情型的情感勒索和自我惩罚型十分类似。
但不同的是,他们将造成自己不顺经历的责任统统“甩锅”给别人后,往往会采用一个较低的姿态,不会去从明面上“威胁”你,而是会利用你的同情心来迫使你满足他的要求,他们更像是一个行走的负能量生命体,时刻利用自己的悲惨遭遇来博同情,赢得对方的让步。
4.情感勒索者之诱惑型
所谓诱惑,就是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以此作为诱饵来吸引对方去做某件事情。这很具迷惑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利用的“诱饵”正好是我们的需求所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往往会披上“以爱之名”的外衣,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来进行操控。
情感勒索的行为不一定只会固化为某个类型,相反,会变来变去,一招不管用,再换另一招。
那么,为什么情感勒索行为很常见,且屡试不爽呢?
情感勒索行为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勒索者利用了我们的三种心理特点,分别为恐惧感(Fear),义务感()和罪恶感()。
苏珊•福沃德博士将其称为“情感迷雾”(FOG)。
恐惧感(Fear)
人类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基本情绪。其中,人类最古老的,最强烈的情感就是恐惧。而人类原始的恐惧主要来源有三种,分别为死亡,未知和分离。
在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著的《自控力》一书中,就讲到了恐惧感会导致人的意志力下降。意志力的下降会让人们陷入“决策疲劳”,这时,人们做出的决定,要么是草率的,要么会本能的遵从别人的建议。
有的人被另一半伤害和抛弃,对方威胁他如果不怎么样就彻底分手时,他会屈服和答应,用一个更低的姿态来试图挽回这段情感。
但如果他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他必然不会认同这种委曲求全的做法,也不会相信自己会这样做。
这就是“静而生慧,慌不择路”。
处于旁观者时,你的“恐惧按钮”并未被触发。因此,你的思考是相对理性的。
但陷入情感漩涡时,勒索者找到你所恐惧的点并加以威胁时,你就容易因为害怕而本能的答应他的要求,甚至幻想这样的委屈求全能够换来安宁。
义务感()
义务感,也是责任感。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要勇敢的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如若觉得自己没有做到,心中会感觉到亏欠,愧疚。
情感勒索者则会很好的利用这一点,他们要么会以承担责任为理由而要求对方做出责任以外的事情,要么会强调甚至夸张自身的付出和牺牲来给对方施压,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承担责任,答应他们的要求。
比如,有的父母亲为了实现自己“报孙子”的愿望,而强迫孩子赶紧相亲,结婚和生子。
如果子女对此不顺从,父母往往会以“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竟然如此不孝顺”为由来施压。
子女也往往因为背负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枷锁而痛苦纠结。
罪恶感()
情感勒索者往往“记性很好”,不仅会一直记着对方曾经的种种错误,甚至还会将其放大,为的就是让对方有罪恶感,由此产生“赎罪”的心理。
通常,他们还会强调、夸张自己的付出,并将其和对方的过错来对比,让对方时刻背着一种“人家付出,我却犯了错误”的思想包袱,因为亏欠和理亏而对勒索者听之任之。
除此之外,情感勒索者还会拿如若不答应他们的要求所可能造成的后果来威胁,让对方产生一种“这个后果都是因为自己的决定而造成”的错觉,从而内疚,选择退步。
要想有效的识别出情感勒索行为,先要认识到一场情感勒索是如何从到到尾发生的。
情感勒索行为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的要求遭到了被勒索者的抗拒。
而面对这种抗拒,勒索者却并不懂得尊重爱情是自私的二辩问题,交流和让步,反而会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对方,于是来使用一系列的手段,给对方增加压力,并让对方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上移开。
可以去观察对方在向你提出要求时的态度,是否礼貌,是否有明显或是隐蔽的威胁暗示。
当你表达犹豫、抗拒以及拒绝时,对方的反应是否是暴躁,不满的。
单单是从这两点上去观察,就可以看出对方是否准备进行情感勒索。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对方企图控制我们的手段上来进行识别。
他们惯用的伎俩就算千变万化,也无非是四类:
一类是威胁,诅咒:他们会暗示你的拒绝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比如,“我会很生气”、“我会很伤心”、“我会感到非常的失望”、“我的身体无法支撑”、“我们的感情玩完了”等等。
一类是给对方贴标签,进行负面评价:你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直接就会对你这个人进行评价,比如,“你是个不孝子”、“你是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你是个冷血动物”、“你是个胆小鬼”、“你没有责任感”等等。
他们会“占领道德高地”,将你的拒绝直接“上纲上线”,把你整个人都否定,将责任和错误都推到你的身上。
一类是反复询问拒绝的原因: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个劲儿的问你为什么要拒绝。但对于你所说的理由却一概忽视,直接以各种说辞一个个否决。
一类是“以爱之名”:先是去强调自己曾经的付出,让对方感觉心中有所亏欠,然后以“我都是为你好”为理由来让对方屈服。
当遇到情感勒索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方法一:学会拒绝,不做老好人
日本作家中岛义道在《我讨厌的10种好人》一书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不敢对人说不,不要不敢和别人对立。生怕失去别人的好感,害怕让人讨厌,于是选择一味附和的做法,是愚蠢的。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很多人害怕拒绝他人呢?
拒绝本身其实并不是难事,只不过他们害怕的是拒绝之后,对方那种或失望伤心,或暴跳如雷的反应。这种反应会让他们有一种自我否定的感觉。他们害怕对方从此就不再喜欢自己,甚至会臆想对方会报复或是失去这段感情后自己的种种惨状。
正是觉得自己无法承受拒绝的后果,所以才不敢拒绝。
面对情感勒索,第一步正是要学会勇敢的拒绝他人。
这并不是在鼓励大家去做一个不懂得关心爱情是自私的二辩问题_爱的越深,控制欲越强?醒醒,对方很有可能只是情感勒索者,不懂得付出和让步的人。
而是当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或是情感勒索时,能够敢于坚定自己的立场,明确表达出内心真实的声音,敢于说不。拒绝之后,也能够勇敢的承受起后果,不去臆想猜测各种负面场景。
有的时候,勒索者也是“欺软怕硬”的。他们就像是“弹簧”一样,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
方法二:找到自己的情感“软肋”,然后换个方式应对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软肋”,而它们很有可能就会被勒索者加以利用,让你不知不觉处于情感勒索中而不能自拔。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不好,父母一直辛苦打工供他念了大学,如今的他,虽然已经事业成功,有了家庭,但一想到父母那么多年来辛苦付出,他就感觉到深深的愧疚。
可以这样说,父母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觉得对不起父母则是他的情感“软肋”。
他结婚之后,将父母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可是,父母却看不惯妻子的生活方式,觉得她浪费钱,觉得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做家务。
总之,双方矛盾重重。每次发生不愉快的时候,父母就会说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没想到儿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每每听到父母的哭诉,他即便知道是父母的不对,也会严厉斥责妻子。
久而久之,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
一次和妻子沟通时,他猛然的发现了自身的问题。父母虽然是为了他好,但很多时候的做法并不对。他们还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觉得孩子就要听父母的话。
一旦发现自己的抗拒,就会拿出之前的种种来激起他的愧疚感,而这正是他的软肋。
情感“软肋”就好像是一个按钮,每当别人触发时,他的理智就被责任感,愧疚感所冲垮,然后盲目服从。反应完全是条件反射,自然到难以察觉。
要想打破这个习惯回路,就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情感“软肋”,细心观察每当对方说什么,采取什么方式时,自己就会让步、屈服呢?
找到之后,可以刻意锻炼自己去换个方式应对。
比如,我这个朋友,在遇到父母哭诉时,他不再像原来那样去急于安抚父母,非要辨个是非。反而会选择先让自身示弱,转移了父母注意力,等到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再去和他们解释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方法三:让自己冷静思考,不被勒索者“牵着鼻子走”
情感勒索者往往是转移注意力的高手。
他们非常善于利用你的恐惧感,义务感和罪恶感来将你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开来。
我之前收到过一封读者的邮件,他告诉我,他的女朋友经常会透支他的信用卡来买奢侈品,这让他每月的还款压力很大。
每次刷卡时,他如果犹豫,女朋友就会说他一个大男人为什么这么小气,难道之间的感情还不值得给她买一个小礼物吗,还会质疑他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这位读者的女朋友,其实就是在情感勒索。
本身只是是否花钱买奢侈品的问题,但他如果对这个问题产生犹豫时,对方就会通过评价他一个大男人如此小气,质疑是否是真爱等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让他从“买不买这件东西”的思考上转移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竟然舍不得花钱”、“自己作为男人应该有所付出”、“爱她就应该容忍她”等上面。
所以,面对情感勒索,还需要让自己冷静的思考,确保注意力在问题本身。当对方试图用伎俩来转移你的注意力时,可以让对方说完,然后把当前的问题重申一遍,告诉对方就事论事,不要说别的。
time有话说: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味的示弱,退让与容忍并非是良策,既是对对方的纵容,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亦舒曾经说过:“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对感情的负责任,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我们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在情感勒索面前妥协,又要时刻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去做一名伤害他人的情感勒索者。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合格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