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娶亲当天,在婚礼上看到女方的父母,我瞬间气炸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弟弟娶亲当天,在婚礼上看到女方的父母,我瞬间气炸"分享给大家!
文/大漠单骑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首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权再使用。
要说二战潜艇哪家强?满世界还得数德国。之所以这么说,德国在二战中创下的三项世界之最足以说明问题:一是德国制造的潜艇数量世界第一,共建造了1131艘U型潜艇(不包括战前57艘以及战中建造了1260艘5—10吨袖珍型潜艇、200枚人操鱼雷潜航器),这占了二战期间世界潜艇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强。二是德国U型潜艇取得的战绩是世界各国海军中最多的,共击沉同盟国海军战舰175艘(包括航母6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重创战舰48艘;击沉同盟国及中立国运输船3500余艘,总吨位1468.7万吨,重创运输船264艘;U型潜艇的攻击(含布水雷)共造成同盟国官兵和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三是德国海军潜艇舰队是各参战国海军中作战最频繁的,损失也是最大的,U型潜艇损失达784艘(不包括战败后自沉的203艘),4万名潜艇官兵中阵亡了28542人,阵亡率达71%,是二战各参战国中阵亡率最高的兵种。如果单纯从技战术的角度评价,二战中德国潜艇制造引领世界,德军潜艇官兵精干顽强,两者实现完美结合,取得无法超越的战绩。可汉斯们又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出头的橼子先烂”,太过耀眼的德国U型潜艇也成了同盟国众矢之的,更加之摊上个疯狂作死的元首瞎指挥,最终结局则是凄凄惨惨。
德国-C型潜艇主要参数:艇长66.5米,艇宽6.2米,吃水4.74米,排水量水面769吨/水下871吨,2台柴油主机,功率3200马力,最大时速水面17.6节/水下7.6节,水面续航力8500海里/10节航速,水下续航力80海里/4节航速,最大下潜深度220米,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备鱼雷14枚,备TMA水雷22枚或TMB水雷33枚,88毫米甲板炮1门,20毫米机关炮1门,艇员44—52人。因该型号主要用于大西洋破交战,也被称为“大西洋潜艇”。
所谓“U型潜艇”并非技术型号,而是对一、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统称。那时德国海军潜艇编号是用德文“Untersee-boot”(即“潜艇”)的首字母U加数字组成,该编号涂刷在潜艇指挥塔或艇首处,从一战前的U-1号一直编到二战中的U-4718号(其中有大量空号);因英语用“Undersea boat”称呼德国潜艇(简称“U-boat”),中文则翻译成了“U型潜艇”。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的技术型号是以罗马数字代表,主要生产装备了型(2型)、型(7型)、型(9型)、型(10型)、型(14型)、型(21型)、型(23型)7种型号潜艇,每种型号又分为A、B、C……若干改进型号。型属小型潜艇,主要用于潜艇艇员训练;型是中型潜艇,通用性好,造价仅200多万马克,性价比高,共制造了744艘(其中C型626艘),成为至今为止世界产量最大的潜艇型号;型、型同为大型潜艇,前者多用于远洋作战,后者主要用于布雷或运输;型是大型补给潜艇,专为在远洋活动的潜艇提供补给,绰号“乳牛”;型、型为一大一小,是二战后期研制装备的最后两型先进高速潜艇,但基本未取得战绩德国就战败了。
潜艇是海军最为悠久的舰种,最早的潜艇概念可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达芬奇这主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略,无所不能,不仅是著名的大画家,还是天才的发明家,一生大小发明无数,是他最早构思了“可以水下航行的船”,还在手稿中绘制了草图,可后来达芬奇认为战争是很糟的事,所以并没有着手潜艇的实际设计。但世人受此启发,开始不断尝试研制各种水下潜航器,第一艘成功的潜航器出现在1620年,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在伦敦泰晤士河中完成试航。在这之后二百多年的探索中,各国发明家研制出不少潜航器,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军用的“海龟”号、用水雷炸沉北方军战舰的“亨利”号,以及德国发明家威尔亨·鲍尔制成的“烈焰出水”号等等,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些个潜航器下潜、上浮以及在水下航行均是依靠人力操纵,下潜深度小、下潜时间短,水下航速慢,乘员少,严格地讲是原始的小型潜航器,只能算是潜艇的雏形,但这又是潜艇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初始阶段。
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催生大量的科技成果,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蓄电池、鱼雷、制氧机等技术相继出现并成熟,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出现了。1897年5月,美国设计师约翰·霍兰经不断地改进研制出“霍兰-”号潜艇,该艇长15米,首次采用双推进系统,装有33.1千瓦(45马力)汽油发动机和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下潜迅速,水上航行平稳灵活,续航力大,能在水下发射鱼雷。这艘潜艇已具备了现代潜艇的基本元素,在当时世界范围是最完善的潜艇,在世界潜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此奠定了霍兰“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与美国霍兰同期,法国潜艇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并积极为海军建造潜艇,1898年法军“古斯塔夫·泽代”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军“马琴他”号战列舰,这是世界潜艇史上用鱼雷击沉战舰的首例,从而引起各海军强国的重视,引发全球第一波建造潜艇的热潮。
德国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展潜艇制造,由诺登非厄特在19世纪末设计出最早的德系W1、W2型潜艇。德国人是与生俱来的机械控,这与日耳曼民族生性严谨有关,凡是机械制造与加工,德国人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德国人设计制造的潜艇也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06年,德国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U-1编号潜艇(见上图),入役德国海军序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拥有360艘潜艇(世界第一多),最早以“无限制潜艇战”成功开展潜艇作战,不仅击沉协约国海军战舰150艘(包括10艘战列舰,18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9艘潜艇等),还击沉协约国运输船5000余艘,总吨位1320万吨,德国U型潜艇真正“一战”成名,开创第一次辉煌。不过需要说明一点,一战时期由于反潜技战术滞后,潜艇攻击并击沉敌方舰船相比二战时期要容易得多。
一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得拥有潜艇,但执着的德国人并没有终止对潜艇的追求,暗度陈仓在荷兰、芬兰仍继续潜艇研究,不至技术和人才断层。德国右翼上台后在1935年宣布废止《凡尔赛条约》,德国迅速恢复潜艇制造,德国海军先后装备了数型潜艇,但巡洋舰舰长出身的德国海军司令埃里西·雷德尔并不重视潜艇,将有限的军费主要投向大型水面战舰,以致二战爆发时德国海军仅有57艘潜艇(其中24艘是小型近海潜艇),在世界海军列强中实力最弱,连大陆型国家苏联都有218艘潜艇。二战中德军潜艇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是他使德国U型潜艇再创辉煌,从最弱一跃成为最强,他就是时任德国海军潜艇舰队司令卡尔·邓尼茨。
邓尼茨1910年加入德国海军,一战时曾担任德国海军U-25号、U-68号潜艇艇长,海战中击沉过6艘敌方舰船。1918年10月邓尼茨被英军俘虏,1920年返回德国继续在海军服役,1935年7月邓尼茨领命重建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次年担任海军潜艇舰队司令。二战之前邓尼茨一直致力研究潜艇集结战术(是英国人最早称为“狼群战术”),随着特高频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水下潜艇之间密切配合成为可能,邓尼茨即狠抓潜艇集结战术模拟实战训练,不断提高潜艇官兵的军事素质。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二战爆发后,经邓尼茨一手训练的“深海杀手”甫一亮相即名声大振。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当天,德军U-30号潜艇在苏格兰沿海击沉英国1.35万吨的“雅典娜”号远洋客轮;接着德军U-29号潜艇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海峡击沉英军2.25万吨“勇敢”号航空母舰;德军U-47号潜艇又潜入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基地斯卡帕湾军港,击沉3.15万吨“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造成英军分舰队司令、舰长在内833人丧生。招招见血的德国U型潜艇创下二战中击沉第一艘船舶、第一艘攻击型航母、第一艘大型战列舰三项记录,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三大事件。这既打懵了英国,也引起德国统帅部的高度重视,这才决定重点发展潜艇舰队,潜艇制造得以迅速提速。而得到源源不断潜艇补充的邓尼茨则如虎添翼,由此拉开人类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最长时间、最残酷的潜艇大战。
虽然邓尼茨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德国统帅部的看法,却无法改变德国海军的痼疾,最终也无法改变西线海战的结局。首先德国海军先天不足,战中投入乏力。二战爆发时,德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仅有35万吨,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的130万吨相去甚远,与新兴的海军强国美国的143万吨、日本的106.8万吨也没法比。客观上德国因沉重的战败赔偿负担,对烧钱大户海军投入不足,海军成为三军中的短板,一战时德国海军还是世界第二强,可到二战时基本不入流了;主观上德国统帅部更偏重陆军、空军的建设,虽说“五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有些夸张,但理儿是对的,可纳粹德国等不得,只要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就立马实施“闪电战”开疆拓土,这与赌徒幻想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一样的。其次是德国海军各兵种发展严重失衡,作战指导思想大大滞后。德国统帅部仍停留在一战时“巨舰大炮”思维,二战爆发后,按照德国海军舰船建造优先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战列舰、潜艇、驱逐舰、巡洋舰、航母。可在自大狂傲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掣肘下,海军一艘航空母舰也没有建成,没有航母即没有舰载航空兵,这倒也罢了,海军竟然也没有陆基航空兵,海军舰艇出海作战很难得到空军战机的保护和支援,徒增许多无谓的伤亡。辩证地看,德国潜艇的世界第一其实是畸形发展的产物,代价则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孤军奋战,最终独木难支,惨遭盟军联合反潜力量的强力猎杀。
二战之初,德国曾制定登陆占领英国的“海狮计划”,终因德军缺乏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能力,于1940年9月推迟行动并被迫放弃。自此,德国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转向针对英国的海上破交战,由于德国海军水面战舰实力不济,邓尼茨领衔的潜艇舰队则充当了破交战的主力,而U型潜艇也最适合破交战。德国这一海上战略重点的改变可谓直捣英国的命门,英国作为一个海洋型的帝国,本岛资源有限,平时即极度依赖海上运输,战时更是如此,大量美国援助的战争物资要走海路。假如英国的海上航线被全部切断,不需多日英伦三岛就会变成死岛,德国正是想以此招逼迫英国屈服或投降。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德国U型潜艇的热身阶段,此时德国潜艇的数量尚不多,主要以单艇在英国近海实施机动伏击或阵地伏击,在海岸附近及港口周边实施布雷,仍取得不小的战果,共击沉同盟国及中立国运输船242艘,总吨位85万吨。同时,邓尼茨还按照战前的设想与训练,不断尝试“狼群战术”的实战运用。所谓“狼群战术”,即是在同盟国船队可能出现的海域,用5—12艘潜艇一字排开组成水下“艇幕”,其中一艘潜艇发现目标马上召唤其它潜艇靠拢,进入攻击阵位后同时用鱼雷实施近程攻击,得手后再迅速撤离。1939年11月17日,德国统帅部对破交战的种种限制全部取消,邓尼茨和他的U型潜艇顿感手脚放开,全面开启“无限制潜艇战”,可不用事先警告,攻击一切来往同盟国的任何国家的船只。
从1940年6月开始,随着新潜艇不断入役,德军破交战渐入佳境,开启一个“黄金时代”。在德军相继占领法国、比利时、挪威、荷兰等国后,原来德国海军基地位置闭塞、航线不畅的问题迅速改观,德国U型潜艇基地的范围扩大到欧洲各地,使U型潜艇进出大西洋、地中海、北海、挪威海更加便捷。德国还在U型潜艇基地广泛修建坚固的洞库,可使“狼穴”抵御盟军的大规模轰炸。此时,邓尼茨将潜艇的主要力量部署在大西洋封锁航线,小部分力量派往地中海、北海游弋,远派至印度洋、太平洋与日本海军协同作战;随着德国与苏联、美国开战,部分U型潜艇前往北冰洋航线、美国东海岸开展破交战。一时间,德国U型潜艇遍布世界各大洋,“狼群战术”也日臻成熟,大开杀戒的U型潜艇取得的战绩节节攀升,1941年共击沉同盟国运输船432艘,总吨位217.5万吨;在1942年11月德国潜艇取得单月最高战绩,击沉运输船119艘,总吨位74.3万吨;1942年则创下德国潜艇年度最高战绩,共击沉运输船1160艘,总吨位高达626.6万吨,几乎掐断大英帝国的命脉,造成英伦三岛生活生产资料全面紧缺。邓尼茨也因潜艇舰队的出色表现,在1943年1月接替辞职的雷德尔元帅,成为德国海军总司令,并晋升为海军元帅。
在频繁作战的德国海军潜艇舰队中,涌现出一批王牌艇长,以击沉舰船总吨位计算,有32位U型潜艇艇长的战绩超过10万吨。雄踞榜首的是U-23号、U-99号艇长奥拓·克莱齐默尔中校,击沉44艘,计26.22万吨,这一“吨位之王”无人能敌;亚军是U-9号、U-138号、U-43号、U-181号艇长沃尔夫冈·卢斯上校,击沉47艘(击沉舰船数量第一),计22.67万吨,只是卢斯死于酒后误事,在回军港时答错口令,被值班哨兵开枪打死;季军是U-47号艇长冈瑟·普里恩少校,击沉33艘,计19.72万吨,这位艇长曾单艇偷袭英国斯卡帕湾军港,击沉二战中第一艘战列舰。单艇单次最高战绩纪录被冈瑟·赫斯勒中校摘得,他指挥的U-107号潜艇在1941年6月创下一次战斗巡航击沉运输船14艘、总吨位8.67万吨的记录。单艇累计最高总战绩由U-48号潜艇创下,在舒尔策少校与勒辛中校两任艇长指挥下,共击沉护卫舰1艘、运输船54艘,总吨位32.2万吨。这些潜艇作战最高记录,既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这些记录其他国家根本无法超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二战中与德国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海军和日本海军,潜艇击沉舰船总吨位分别是93.2万吨和77.6万吨,德国的死对头苏联海军潜艇击沉舰船总吨位是46万吨,这些国家4—5年取得的战绩也只相当于德国潜艇1—2个月的战绩,这甩开有十条街了吧。对早期的潜艇战,英国式的绅士们持不屑的态度,认为潜艇是上不了台面的阴损海盗武器,艇员被俘后是要被处死的。传统海军强国与这传统观念交织,英军的潜艇总是红不了的配角,二战中英国保持着一支规模不大不小的潜艇舰队(自制222艘),取得的战绩不大,损失则不小(90艘)。能与德军“海狼”媲美的似乎只有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美军二战中拥有315艘潜艇(战中制造了203艘),共击沉日本运输船1113艘、日军战舰201艘,总吨位531万吨,总艘数、总吨位虽不及德军,可纸面作战效率比德国U型潜艇还要高,但不能简单说美军潜艇就更强,因为这主要与日本海军反潜力量尤其是反潜机太弱鸡有关,美德潜艇作战的对手、条件和环境等差异太大,基本不具可比性。
人怕出名猪怕壮。德国的破交战使英国首相丘吉尔倍感压力山大,他乘坐英军“纳尔逊”号战列舰时也差点命丧德国U型潜艇。丘吉尔力促成立英美反潜特别联合指挥部,将加拿大也拉入其中,调集一切力量消除这一心头大患。随着美英加海空军联合反潜力量的迅速增强,德国U型潜艇主宰大西洋日子在1943年5月出现反转,整个5月活动在大西洋上的德国U型潜艇有118艘,作战中损失41艘,战损率高达34%,只击沉50艘运输船,计26.4万吨。在此之前,德军每损失1艘潜艇平均可以击沉运输船10万吨,而在5月每损失1艘潜艇骤降至6400吨。5月24日邓尼兹在日记中无奈写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损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因此,5月被德国称为“黑暗的5月”,这也意味着猖獗一时的“吨位战”和“狼群战术”开始走下坡路,德国U型潜艇开启“亏损”模式阶段。整个1943年,德国U型潜艇损失237艘,击沉运输船466艘,约220.3万吨,仅有1942年取得战绩的约三分之一。1944年是德军潜艇部队最沮丧的一年,随着诺曼底战役的失利,德军在地面、空中、海上全面处于劣势,U型潜艇全年仅击沉运输船131艘,总吨位急剧下降到51.1万吨,损失潜艇却高达264艘,每损失1艘潜艇平均击沉运输船仅有1935吨。从1945年1月至德国投降的5月,是德国U型潜艇的消极弥留期,自保成为主题,已组织不起什么大的行动,只击沉54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2.3万吨,损失潜艇62艘。德国举手投降前U型潜艇在各地尚存近400艘,背锅的邓尼茨成了德国新元首,可他的老部下们依然桀骜与固执,只有157艘U型潜艇向盟军投降,竟有203艘(一说220艘)U型潜艇选择了自沉(60%以上是新潜艇),重现一战公海舰队“彩虹”行动。
综观德国U型潜艇在二战中走出一个“n”型,起点不高却能攀上顶峰,达到高点又急剧滑落。这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长期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与综合实力。德国这两方面都不占,失败就是迟早的事。德国U型潜艇的群狼利齿是厉害,可对手是盟军5000余艘反潜战舰、3000多架反潜战机,德军始终无法破解盟军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撒网围剿。德国U型潜艇面对同盟国无自卫能力的运输船时,是狼与羊的关系,可要碰上盟军反潜战舰尤其是反潜机时,则变成兔子与老鹰的关系,一旦被锁定几无胜算。德国人搞机械是世界翘楚,可要论电子技术比英美就要略逊一筹,综合科技的世界最高水平更是非美国莫属。英美军在反潜作战中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在无线电定向、雷达、声呐、反潜深弹、反潜鱼雷等方面全面领先德国,使德国U型潜艇总是处在被动的“裸奔”中,等邓尼茨搞明白英美采用了什么新技术而反制时,英美那边又有新玩意出现了,汉斯总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加上德国海军潜艇舰队几乎得不到其他军兵种的支援保护,在制海权、制空权尽失的恶劣环境下作战,岂有不败之理?
德国U型潜艇虽然在二战中惨淡收场,但其先进的技术还是得到了传承。德国1944年6月入役的型远洋潜艇可谓傲视群雄,首次采用发动机通气管,首次采用模块化生产,首次水下航速(17.2节)超过了水面航速,取消了甲板炮,航行噪音小,电池容量大,水下航程远,自动化程度高,被称为世界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潜”艇(相同技术建造的型为适合浅海的缩小版)。因为之前的所有潜艇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面航行,若攻击没有武装的商船等目标是在水面用甲板炮,一般只在被攻击或偷袭时才潜航,潜航时间短、航速慢(一般7节左右)。而德国型潜艇开启了潜艇以水下航行为主的时代,使潜艇更具隐蔽性和攻击性,代表了潜艇技术发展的方向。德国战败后,为数不多型、型潜艇沦为盟军的战利品,苏联甚至将未完工的潜艇装船运回国内,二战后各国在设计潜艇时都广泛借鉴了德国这两型潜艇的长处。
苏联海军二战中的主力C级潜艇源自于二战前的苏德军工合作,具有德国U型潜艇的血统,新中国海军装备最早的2艘中型潜艇即是驻旅顺苏军1954年移交的C级潜艇C-52号、C-53号(后又移交同级2艘);苏联在二战后推出的首款潜艇613型(W级),则基本是德国型潜艇的仿制品,共制造了236艘大量装备苏联海军,曾在1950年代向新中国出口5艘,并有偿转让图纸及设备,我国江南造船厂组装了21艘,称为6603型或03型;苏联后又在613型的基础上发展出633型潜艇(R级),1960年代初我国引进后共生产了106艘,称为6633型或033型(见上图)。这三型源自德国U型潜艇技术的潜艇,自1950年代直到21世纪初构成新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并成为我国自行研制新型潜艇的基础,033型潜艇还先后向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朝鲜、埃及、孟加拉等国出口。如今中国海军仅保留少量033型潜艇用于训练,世界范围也只有朝鲜海军还作为主力艇使用。
1954年当时的西德加入北约组织后,获准重启潜艇制造业,有深厚底蕴的德国军工相继制造出201型、205型、209型、212型、214型等中小型常规潜艇,用以装备德国海军及出口。德国这些现代潜艇与U型潜艇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性能先进,工艺精湛,价格还可以,中小国家也买得起,在世界军火市场上销路一直不错。
德国 二战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