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原来是纪念医圣 张仲景的故事简介(3)
导读: 祛寒娇耳汤的原料是羊肉、辣椒以及其它可以发热祛寒的药物,将这些原料放在锅里煮熟后捞出来,然后剁碎,再用面皮把剁碎的料包起来,而且包成耳朵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原来是纪念医圣 张仲景的故事简介(3)"分享给大家!
“祛寒娇耳汤”的原料是“羊肉、辣椒”以及其它可以发热祛寒的药物,将这些原料放在锅里煮熟后捞出来,然后剁碎,再用面皮把剁碎的料包起来,而且包成“耳朵”状,作用是治疗耳朵冻伤溃烂,所以,张仲景给它起了个名字“娇耳”,这就是最早的“饺子”,也是北方人吃饺子的来历。所以,我们现在吃的“饺子”原来叫“娇耳”。
张仲景研制好“祛寒娇耳汤”,便让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建一个大舍棚,建起炉子,支起大铁锅,为那些无家可归的穷苦百姓熬制“祛寒娇耳汤”,而这一天正好是冬至节气。
排队来领取“祛寒娇耳汤”的百姓很多,每人一碗汤,汤里两个“娇耳”(就是今天我们吃的饺子)。那些无家可归、耳朵都被冻伤的百姓喝了祛寒汤,吃了“娇耳”,浑身发热,寒气顿消,被冻伤溃烂的耳朵也逐渐好了。
当时,张仲景开的舍棚从冬至那天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为了庆贺冻伤的耳朵被治好,当地百姓在大年初一早上,仿照张仲景“娇耳”的样子,做成面食庆贺新年,也感恩张仲景。这也是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来历。当然,这只是传说。
在南阳,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