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新款iPhone保护壳开模图遭曝光 后置浴霸三摄又遭实锤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疑似新款iPhone保护壳开模图遭曝光 后置浴霸三摄又遭实锤"分享给大家!
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约而至,带来了一份让人内心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让我们向这些人致敬。
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人物事迹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植物学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01年,钟扬来到西藏考察,被这片土地的丰富的植物吸引。想着自己那收集种子的梦想,他决定留在这里,用余生探索这个生物基因库。
在援藏的16年里,他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钟扬不仅在收集植物种子,也在播撒人才的种子。作为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他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带了起来;作为复旦大学教授,他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他种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3.0解读
善梦者才能杰出。世界上能够把梦想付诸实践,并追寻到底的人并不多,但钟扬做到了,他心怀家国和苍生,在藏地艰苦探索,终不负梦想,不负使命。
不计名利,勇往直前。作为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可以说“身居高位”,但他依旧愿意投身一线,“去吃最苦的苦”,这种为了理想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精神令人感佩。
打造“种子方舟”,重视人才建设。种子是植物生存的根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保障。钟扬在打造“种子方舟”的同时还带出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不管是植物还是人才,他都没有辜负。
颁奖词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人物事迹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中越边境的雷区进行正常的扫雷作业。在几十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里被埋下100多万枚地雷。多年来,误入雷区被炸死炸伤的群众有近6000人。
当天下午,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他马上向分队长报告,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对战士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地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因为这舍生忘死的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杜富国却不幸被炸伤致残,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是真正的英雄。
3.0解读
用行动书写军人担当与使命的典范。一句“你退后,让我来”,蕴含着杜富国迎难而上的胆识、勇挑重担的魄力,更诠释了新时代军人以青春献使命的自觉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杜富国是新时代青年的标杆,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荣光。以英雄为榜样,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时代的价值追求,让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无畏的中国军人是国家安全的强力后盾。中国军人无畏生死,国家安全的根基因他们扎得更加深厚、更加坚实。
颁奖词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气。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人物事迹
2018年9月8日,在无极县东中铺村菜市场早市上,中年背包男子张某抢了曹爱芳的挎包,曹爱芳之子翟佳成见母亲被抢,与张某争夺起挎包来,张某掏出匕首行凶。这一情景引起从事鸡蛋批发生意的退伍军人吕保民的注意,他大声呵斥歹徒,并疾步上前拽住抢包男子的背包,试图将其制服,而该男子则挥舞匕首向吕保民乱刺。随后,歹徒夺路逃窜,已身中数刀的吕保民紧追不舍。最终,几名热心群众与吕保民合力将歹徒制服。吕保民事后回忆说,追歹徒时,自己只觉得胸闷气短,制服歹徒之后,用手一摸才发现胸前全是血,才知道自己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后,吕保民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近十天,吕保民的伤势才渐渐平稳。
5年的军旅生涯使勇敢坚强的品格深深留在了吕保民身上,虽然退伍已20多年,但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正义的使命始终没丢。“在部队上不能白受教育,我要发挥一个老兵的余热。”这是吕保民坚持的信念,也是他习以为常的做事准则。
3.0解读
保国保民,践行军人的铁血担当。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某种暗示,一个人的过往会给他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记。吕保民,用自己挺身而出的正义之举,践行着一名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危难时刻,人人都是真英雄。在面对歹徒的时候,人人都可能为正义而奋不顾身。无论是热心群众还是退伍军人,他们用自己的侠肝义胆,维护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他们都是真英雄!
颁奖词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人物事迹
她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搏击长空二十余载;她被称为“军中居里”,潜心科研填补多项空白;她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自己最好的鞋只有15元……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一个医学世家,14岁入伍参军,后加入空降兵部队。1962年,时年29岁的马旭,首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马旭累计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的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从1983年开始,直到离休后,马旭和同为军医的丈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医学科研上。几十年间,夫妇俩笔耕不辍,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相关空白。
2018年9月,黑龙江省木兰县收到马旭捐出的第一笔300万元,另有700万元捐款预计今年到账,用于教育等公益事业。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这1000万的巨额捐款,也是马旭夫妇的毕生积蓄。
3.0解读
家国情怀,时代使命。作为一个人民子弟兵,马旭的一生是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承担时代使命的一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心怀家国的一生。
大爱无疆。残年风烛依旧发光,今年85岁高龄的马旭,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无疆。令人动容的是,拿出千万捐款的马旭夫妇,日常生活极其简朴,家中简陋异常。
淡泊名利,平凡至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马旭这一生,成就颇多,前有入伍参军三项“之最”,后有专心科研硕果累累,但始终默默无闻,不争名利。
颁奖词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人物事迹】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的机长刘传健在执行重庆飞往拉萨的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遇到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通常情况下,飞行员接受的多为单一的故障训练,但这次是失压、低温、仪表损坏等多种故障叠加在一起。在这史无前例的困境中,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飞行数据记录了刘传健手动备降过程的36个动作精准无误)、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力,历时34分钟驾机成功备降,119名旅客无一受伤。这次备降成为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受到中外媒体高度赞扬。
3.0解读
状态就是生命。一架客机在空中遇到了险情,此时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都寄于机长一人身上。刘传健在危急时刻,用镇定给了所有人一个最为安全的答案。
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多年的飞行经验使刘传健拥有了过硬的飞行技术、专业的操作技能等品格。飞行数据上记录的手动备降过程中36个精准无误的动作,就是对刘传健平时工作的最好诠释。
敬畏生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和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飞机遭遇险情之时,刘传健认真冷静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保证了全机人员的生命安全。
颁奖词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人物事迹
雪线邮路工作30年,平均每年行驶5万公里,行驶总里程达1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35圈;驾驶重达12吨的邮车,每月在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的雀儿山上往返都不少于20次;仅2018年,就带领班组安全行驶62.49万公里,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连续30年机要质量全红;工作途中曾遇歹徒持刀抢劫,身中17刀,肋骨被打断四根,头盖骨被掀掉一块;30年来,他没有在运邮途中吃过一顿正餐,只在家里过了5个除夕……这就是其美多吉。
其美多吉驾驶技术好、路况熟,川藏线上无人不知,很多人都劝他换个更轻松更挣钱的工作,但他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康巴人,我知道要感恩。每当老百姓看到邮车和我,就知道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关心着这里。我们每一颗螺丝钉都是在为藏区发展作贡献,我热爱我的工作。”
3.0解读
置生死于度外,为雪域人民传递幸福。这条曲折艰险的雪线邮路,是连接藏区和内地的桥,其美多吉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往返邮路两端传递幸福的人。
用钢铁意志做好邮路上的忠诚信使。30年间,其美多吉克服环境乃至身体上的种种困难,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祖国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不愧为“雪线邮路上的忠臣信使”。
7、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
颁奖词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人物事迹
一人展开国旗,一人肃立敬礼,开山岛上的一天开始了。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虽仅有一个足球场的大小,却扼守着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的海上要冲,是一个国防战略要岛。1986年3月,江苏省军区在此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同年7月,26岁的王继才被赋予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独自上了岛。两个多月后,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辞掉工作,以哨员的身份陪伴丈夫守卫海岛。
这一守,就是32年。
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从未动摇王继才坚守孤岛的决心。因为守岛,他无法参与儿女的成长;因为守岛,他错过了母亲的大寿、父亲的离世……32年间,他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等违法事件线索,6次被成功告破。在王继才夫妇的守护下,寸草不生的小岛已青林满布;潮涨潮落,花谢花开,岁月也在王继才和王仕花脸上刻下沧桑,潮湿的环境也给他们带来无数病痛。2018年7月27日,年仅58岁的王继才在执勤时不幸突发重疾去世。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则依然坚持站岗开山岛,守护国土。
3.0解读
为国坚守。一座岛,两个人,享年58岁的王继才,将大半辈子献给了开山岛,献给了祖国。“温暖一片海”的王继才夫妇,用生命传承着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家国情怀,诠释着喧嚣时代的纯朴初心。
舍小为大。守岛,不仅意味着要承受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意味着无法尽心照顾家人。可王继才夫妇知道,小家是家,国家更是家,没有国家,何来小家。
平凡的岗位,不凡的人生。30多年间,王继才夫妇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敬业,终铸就了不平凡的一生。
颁奖词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人物事迹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是省定贫困县。张渠伟2014年担任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之时,便立下了让全县130个贫困村、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军令状。
走上扶贫这条路,便没有退路,只有责任。脱贫奔小康,产业是关键。但渠县的贫困村基础条件都很差,本地企业不愿投资。几经碰壁,张渠伟萌生了“引老乡、建家乡、助脱贫”的想法。面对贫困户不愿搬迁的情况,他走访调查,提出了“产业围绕房子转,房子围绕产业建”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做到了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医生告诉他,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可能会完全失明。但他没有时间做手术,扶贫军令如山,言必行,行必果。“现在,我只要上街就会走一走盲道,就是为了适应一旦失明后的生活。但是我想,只要14万贫困群众能脱贫,就算是失了明,我也甘之如饴、无怨无悔!”张渠伟说道。
3.0解读
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张渠伟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鏖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付出,是所有扶贫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不胜不休精神的生动体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工作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关键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张渠伟面对渠县的扶贫问题,提出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办法,让扶贫工作变得有实效。
颁奖词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人物事迹
2001年,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自己的母校——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黑虎庙小学,从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8年。
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用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路修好后,他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从此“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大大方便了教材的运输。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山区资源匮乏,为了孩子们营养均衡,他每周都要花费三小时,往返镇上为学生们购置蔬菜,短短几年间,因山路难行,他已经骑坏了4辆摩托车。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的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16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出。
3.0解读
无私奉献显伟大。张玉滚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大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向他致敬!
用坚守托起希望。正是张玉滚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让孩子们插上翅膀飞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
颁奖词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人物事迹
作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的一生,是为国铸盾的一生。
1918年,程开甲在江苏出生;1946年8月,他赴英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之后加入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隐姓埋名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病逝,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3.0解读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是程开甲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专注与创新会创造奇迹。20年隐姓埋名,一辈子探索创新,正是凭借这样的创新探索精神,程开甲才能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做出杰出贡献。
科技强国。老一辈科学家舍身铸盾,让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崇尚科学,勇于攀登,让中华民族骄傲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文章转自公众号“疯狂作文”,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父亲 科学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