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发声技术是什么?会影响我打电话时的通话吗?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手机屏幕发声技术是什么?会影响我打电话时的通话吗?"分享给大家!
文/赵心放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倾全国之力向朝鲜发起进攻,准备把朝作跳板征服中国。李如松奉诏率军入朝大败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流芳百世的反侵略之歌。
(一)李如松临危受命率军入朝
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后,一直抱有对外扩张野心的权臣丰臣秀吉盯住了中国,囿于当时的经济科技条件,不可能派大军越海直接入侵,计划先占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1592年4月,丰臣秀吉纠集了15万之众向朝鲜发起进攻。
据史书载,那个时代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内部党争不断,互相倾轧,“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就是俗话说的武备松弛,缺乏保家卫国的军事实力。日本侵略军仅用短短两个月,就攻克了汉城、开城、平壤三都,占领了朝鲜绝大部分国土,一直打到中朝界河鸭绿江边。朝鲜政府向明朝廷紧急求援。
时任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朝鲜,帮助他们抗击日本。不知万历皇帝如何考虑的,仅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军3千前往。虽然这支部队战斗力强,但由于数量太少,在进攻平壤中遭日军重兵伏击,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主将祖承训等少数人身免。
万历皇帝大惊,当年年底,诏令名将李如松任东征提督,其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统领蓟、辽、冀、川、浙等地军队约4万余人,东渡参加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即“万历三大征”之第二征)。
(二)平壤攻坚战和碧蹄馆血战
平壤攻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和智慧。还未做好进攻部署前,智勇双全的李如松为了麻痹日本人,假意与日军平壤守将小西行长进行谈判。趁谈判之际,中国军队快速向平壤进发,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平壤城外做好了进攻准备。
盘踞平壤的是日将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他们只有旧式佛郎机炮,数量少且射程仅百米远。中国军队是新式佛郎机炮,数量多且射程达300米以上。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八日拂晓,中国军队发起总攻,上百门新式佛郎机炮猛轰平壤城头,经过连续十轮炮击,把守城日军炸得人仰马翻,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了。随后中国军队炮火开始延伸,轰击城内各军事据点。
炮火延伸后,中国攻城部队迅速踏过结成坚冰的护城河扑向城下,冒着枪林弹雨将数百副攻城云梯架上城头,战士们争相攀登。在攻城的同时,李如松指挥另一支部队攻克了平壤城北制高点牡丹峰。全歼日军2千余人。平壤城内日军开始动摇。中国军队土气倍增。
中国军队的火铳营和虎蹲炮(发射霰弹的中型火炮)趁机推进到城下实施抵近射击。李如松亲自在前线督战。《明史》载:“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
正午时分,1万名化装成朝鲜军队的中国戚家军及辽东铁骑趁乱攻上城南芦门,砍倒日军军旗,插上了中国军旗,欢呼呐喊声霎时响彻云天。一门失守,六门皆惊,日本守军崩溃了,纷纷弃城而逃,通过结冰的湖面时,中国军队猛烈炮击湖面,伏兵四起,形成“痛打落水狗”之势。
据《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1千5百有余,烧死6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5千有余。中国军队阵亡796人,伤1492人”。
平壤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收复一座城,杀敌逾万,最大的胜利是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其他地方的日本驻军闻风纷纷弃城南逃,全线后撤了400余里。李如松率军入朝参战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500百余里,一下子在朝鲜的三都十八道中,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声播中朝日三国。
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这里爆发了血战。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赘述仅作扼要介绍。激战中双方皆死伤惨重。但由于日军在平壤被打怕了,后来12万日军面对英勇顽强的3万多中国军队龟缩一团,不敢主动出战,中国军队由于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对峙,陷入了僵局。
但这种对峙局面很快被李如松打破。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储粮国仓,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李如松知晓后计上心来,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7百人深夜奇袭龙山大仓。一夜之间将十三座大仓内的数十万石粮食烧得干干净净。此奇袭战可与官渡之战中曹操夜袭乌巢比肩。
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陷入被动,不久便被迫与中朝两国达成撤军停战协议。仅历时近五个月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是年底李如松回国述职,朝廷升任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三)将军百战死
李如松,字子茂,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名将李成梁长子,熟谙兵法,年少从军,长大后考取了武进士,历任部指挥同知、神机营右副将、山西总兵官等军职。
万历二十年(1592年)初,宁夏镇原副总兵哱拜勾结蒙古人发动叛乱,朝廷先派去平叛的官军连遭败绩,万历皇帝诏令李如松出征(即“万历三大征”之第一征)。李如松率部到前线后,很快摸清地形和叛军底细,下令决开黄河堤岸,水淹宁夏城。城内弹尽粮绝,军心涣散,内部也发生了火并。趁宁夏城防崩塌之机,李如松下令一举攻入城内。战后,李如松晋升都督,万历皇帝赐其家世荫锦衣卫指挥同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鞑靼侵犯辽东。李如松在战斗中,亲率部队出奇兵直捣敌巢穴,与数万鞑靼骑兵不期而遇。李如松率所部3千余人浴血奋战,本人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万历皇帝闻其噩耗十分悲痛,由于遗体被敌抢走,令将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赐谥号“忠烈”,为其立祠纪念。
(鞑靼骑兵)
(四)笔者补白
据说李如松的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其家族自称祖先是唐朝末年避战乱迁入朝鲜的汉人,历经数代后才回到东北故地的。
李如松从小喜欢读书,虽然一生领军打仗,但其诗赋颇有功底。现摘录他写的一首诗: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探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细细品其诗,可以体会到他那壮怀激烈、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四川阅读悦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英雄 日本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