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物要刷人脸?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开庭,无数张“脸”期待整顿乱象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看动物要刷人脸?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开庭,无数张“脸”期待整顿乱象"分享给大家!
◎ 洪恒飞 黄龄亿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正如当事人郭兵所说, 他的起诉其实是出于一种公益目的,为了提高更多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警觉性。诚然,大数据发展迅猛的今天,面部信息、指纹等生物数据作为个人敏感信息,更具有法律保护价值。
小题大做?数据泄露有着前车之鉴
今年2月,一家美国AI创业公司Clearview AI被爆出泄露客户超过30亿人脸数据的丑闻。回到国内,新冠肺炎期间,“上万张戴着口罩的脸部照片在网上被贱卖”的资讯也见诸报端。
据公安部4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经对1522名网上传播涉疫情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人员进行了治安处罚。
“案件当事人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意图,但状告理由却是‘服务合同违约’。这表明我国对此的相关法律制度仍然不健全。”高艳东表示,关于个人隐私保护,一方面,刚刚通过的《民法典》未对此做出详细规定,另一方面,2020年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虽然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作为行业推荐性规范,其法律层级不高,难以作为诉讼理由。
高艳东补充道,包含人脸数据在内的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遏制信息泄露问题,需要充实个人信息权的内容,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从“国家保护”转向兼顾“私人自卫”,明确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及赔偿标准,推动个人维权机制。
不可或缺?人脸识别存在滥用现象
据《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正式开启了刷脸支付的“新元年”,国内刷脸支付用户达到1.18亿人。预计到2022年,刷脸支付用户规模超7.6亿人。
“在某些需要用户检验、支付的场景下,一个显示屏直接拦在你面前,用户只能选择同意,其选择权形同虚设,这种行为涉嫌违法,但目前来看,这类情况比较普遍,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李庆峰表示。
双管齐下,法律破题+问路新基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今年将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消息一出,引发广泛热议。
除了法律层面的完善,如何以技术约束技术?今年以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官方多次提及,意味着新基建将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实践。
李庆峰认为,搭载新基建的同时,在立法、执法层面,应完善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导致人脸等个人信息泄露行为的惩罚规范并加大惩处力度,三方面共同作用,消除人脸识别技术误用、滥用的隐患,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保障社会安全。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