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球首个港口信息模型,山东港口青岛港港口信息模型成效显著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构建全球首个港口信息模型,山东港口青岛港港口信息模型成效显著"分享给大家!
记者 赵波
过去,工程项目前期规划、后期审计都需要现场实地测量,工作人员拿着尺子,扛着设备,顶着艳阳在现场丈量,现在只需要打开PIM平台,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精确测量。
这就是全球首个港口信息模型(简称PIM,Port Information Modeling),不仅填补港口行业工业互联网信息模型的空白,还探索出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适用性更广的港口数字孪生技术方案。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不断瞄准“双一流”建设、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目标迈进。港口地域范围广、生产要素集聚、生产场景复杂,加快构建数字信息模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按照山东港口智慧港口建设统一规划,青岛港于2020年率先启动PIM项目建设。
什么是PIM?自2020年7月成立工作专班开始研究。以实物资产为单元,串联设备运维、工程建设、生产指挥、安全应急等各个领域信息,构建起可视、仿真的数字模型,实现由万数资产模型构建起的港区数字孪生空间,全面发挥智慧赋能作用。
PIM整合地上地下资产全空间数据,实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决策、的高效、科学、准确。聚焦“资产管理数据、实物空间数据、工程建设数据”三位一体,覆盖资产全寿命、全港区、全方位、全流程,满足三维化、立体化、可透视、可交互、真实反映港区全貌等管理需求,研发建设符合青岛港管理实际的、解决港口基础设施类资产管理痛点的空间可视化系统,实现“万数资产重构空间,百里港区跃然指尖”。
基于PIM更加直观的场景与数据,该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港口决策者、运维者、建设者、设计者等多种角色,实现建设规划模拟、资产空间查询、地下管线透视、港区水损分析等多种实用功能,支撑港口高质量发展和数智化建设,实现港口资源科学化决策、现代化规划、精细化治理、立体化应用。
项目在技术上攻坚突破,研发出支持全空间三维场景人机交互的可视化仿真模拟模块、提出解决多种空间数据融合处理的技术方案、改良基于Hausdorff距离QEM网格简化三维模型数据轻量化算法、研发针对地下管线自动化BIM建模及碰撞检测的建模工具、提出针对港口场景特点的全空间测绘采集方案、研发物联感知实时动态流服务和分发管理模块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思路。其中,在性能方面,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加载缓慢的技术难点,将三维模型体量缩减30%,实现在web端、移动端流畅访问,快速呈现高精度三维场景,解决了以往数字孪生平台单机访问、硬件要求高等问题,为项目普适推广奠定了基础。
“利用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以及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我们突破时空的界限,将港区集纳在一起,百余里输油管线、千万方原油罐区、百万吨粮食筒仓等各类设备设施,精细到一个标识、一根根管线都颗粒分明,可以让决策者论道于实景数字空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资产管理中心主管、项目经理李怡萱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秉持“一边搞研发、一边立标准、一边出成果”的要求,已取得相关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助力实现世界一流港口现代管理运营升级。为项目复制推广、打造行业标杆绸缪桑土,对提供资产数智化管理、打造港口行业智慧化建设新名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