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成立一年估值180亿,创始人被曝套现数千万美金,公司回应:消息不实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月之暗面成立一年估值180亿,创始人被曝套现数千万美金,公司回应:消息不实"分享给大家!
有报道称,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创始人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持股已套现数千万美金,“创始人及相关人员套现金额在4000万美金。”
同时,还有市场传言称,曾参与投资过杨植麟首个创业项目“循环智能”的前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已从金沙江创投离职,将加入月之暗面。
对于上述两则传言,月之暗面回应称,创始人套现的消息不实,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张予彤并未入职月之暗面。
创始人套现数千万美金?
公司回应:消息不实
公开资料显示,月之暗面创立于2023年3月,是一家国内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2023年10月,公司推出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Kimi AI。
今年2月19日,成立不到一年的月之暗面完成了全新一轮的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一举刷新国内AI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据悉,为月之暗面进行投资的资本方众多,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等。本轮融资过后,月之暗面的估值已达约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当仁不让的头部企业。
实际上,早在2023年6月,月之暗面就完成了超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投后估值约为3亿美元。
伴随着公司估值水涨船高,创始人套现的消息随之传出。
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是“90后”杨植麟,其履历非一般人能比。据深圳商报报道,杨植麟保送入清华,中途转计算机,师从名师。他参与制作AI大模型的资历远超许多同龄人,曾先后参与国外的Google,国内的盘古NLP、悟道等大模型的研发,有些媒体称其为“中国大模型90后第一人”。月之暗面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和吴育昕也均出身清华大学,拥有Meta、旷视科技等知名科技公司的工作经验。
天眼查显示,月之暗面股东为杨植麟、周昕宇、吴育昕在内的5位公司创始成员,其中杨植麟持股比例达78.968%,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的周昕宇为第二大股东。
据界面新闻报道,上一轮融资完成后,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持股已套现数千万美金。“有传言创始人及相关人员套现金额在4000万美金。”另有业内投资人表示,“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套现这么多,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针对这一消息,据深圳商报,月之暗面回应表示,“消息不实,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公司希望长期发展,不是短期套利路线。”不过,对于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与创始人是否套现之间更为直接的关系,公司方面暂未透露。
据月之暗面公众号,今年3月11日,月之暗面曾发布一项人才激励计划,从今年开始,将在公司取得重要进展时发起员工期权回购计划,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果实(2024年底启动首次期权回购计划)。每年定期根据工作表现进行调薪和期权增发,确保薪酬和期权充分反映出员工个人的成长和贡献。
Kimi一度火到宕机
投资回报率或存不确定性
Kimi是月之暗面于2023年10月推出的一款智能助手,主要有“长文总结和生成、联网搜索、数据处理、编写代码、用户交互、翻译”6项功能,是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作为对比,Anthropic的Claude-100k模型支持约8万字,而OpenAI的GPT-4-32k只支持约2.5万字。
根据“AI产品榜aicpb.com”的统计数据,2024年2月Kimi智能助手的访问量305万,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AI ChatBots”产品中排在第一,月环比增长率107.6%。
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启动200万字无损上下文内测,指出“过去要10000小时才能成为专家的领域,现在只需要10分钟,Kimi就能接近任何一个新领域的初级专家水平。”
3月21日下午,Kimi的APP和小程序均显示无法正常使用,其母公司月之暗面针对网站异常情况发布说明称,观测到Kimi的系统流量持续异常增高,流量增加的趋势远超对资源的预期规划,对此表示深表抱歉。
虽然受到多方资本、互联网大厂及高端投资者的青睐,以月之暗面为代表的明星独角兽在投资回报率上可能存在哪些不确定性?
“他们(月之暗面)在国内大模型上领先,但长远还是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至少能追上美国开源。如果能超过开源,他这个团队是真的有价值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今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肯定杨植麟团队在大模型领域上的技术能力时,对其商业化能力持保留态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对于面向C端的大模型创业公司而言,流量获取的成本很高,难以企及互联网巨头在其现有平台上应用大模型的用户规模。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指出,“现在很多应用就是把AI应用到过去已有的互联网业务项目上,过去旧产业里的大玩家在这上面有客户、钱、数据、人才、对场景的理解等一系列优势,初创公司很难补齐。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核心就是要创新,不要只服务既有场景和既有用户,要去找到新的需求和人群。”
(红星新闻综合自界面新闻、深圳商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