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死你”又来了?AI不能沦为骚扰帮凶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呼死你”又来了?AI不能沦为骚扰帮凶"分享给大家!
“这里是口腔医院,请问你有没有牙齿治疗方面的需求……”连续几个月,某地市民频繁接到类似电话。调查发现,原来当地众多口腔诊所购买了“AI外呼电推”——通过大范围“盲打”筛选目标,再对其进行二次、三次呼叫。经测算,1万元的呼叫投入能带来5万-6万元的营业额。
近年来,生成式AI技术高歌猛进,在加速赋能各行各业的同时,也给道德伦理、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上文所言的AI外呼,纵然拉低了推销成本,却也助长了骚扰之风。AI技术的负外部性还不止于此,比如,AI便捷了文本生成,却也时而“一本正经胡说八道”;AI让换声换脸一键生成,“古装汉服”等让人不亦乐乎,但也加剧了诈骗风险,等等。
“AI外呼电推”之类看似新招数,涉及的问题却早已有之。毕竟AI虽可实现快速生成与低成本复制,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对于智能生成不可或缺。沿着来源追溯,“AI外呼电推”中的电话号码,以及“AI换脸”中的真实人脸,从何而来,有没有涉及刑法所规定的“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再如AI“入侵”评论区,用户究竟有没有事先知情、能不能“自主屏蔽”,权益是否无损?由此观之,治理新问题,先要补好老漏洞。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应用之下带来的伦理与治理问题必须重视。目前,AI的种种应用服务,获取并不难。相关部门有必要以足够的警觉性与预见性,明确范围与门槛。比如,是不是应该给AI的应用场景作出限制?对AI内容,能否进行精准识别和有效拦截?保证AI在安全的笼子里“为人所用”,正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必过之坎,呼唤着治理与技术的双重升级。
人类赋予了AI“智慧”与“善恶”,也理当为其运行划定明晰的边界。守住底线、明确红线,当人类面对汹涌而来的AI时代时,才能少一些惶惑、多一些笃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