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中国妹,凭什么拿英国鄙视美国呢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你一个中国妹,凭什么拿英国鄙视美国呢"分享给大家!
你为什么选择英国,而不是美国留学?
如果拿这个问题问所有的海外留学生,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但是,我猜想,应该有些人,和我一样,受所谓“文化”的蛊惑。
文化,美国有文化么?根本没有。连绕舌的美式口音,我也学不来。还是英式英语实在,一板一眼,每个音都实实在在。英国多好!有古堡,海滩,乡村,高地,还有“女王”。这个国家虽然历史不及华夏,但胜在保存得古老醇厚。
在英国5年,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跨海去美利坚帝国去看一看,虽然也很想去纽约看看朋友。欧洲对我的吸引力更浓厚些,而且又何必舍近求远?今年夏天倒真的去了趟美国,则是因为一个学术会议。
英美有别
非常奇怪的是,在美国,我总忍不住拿它和英国比较,并挑三拣四。若是美国佬知道了,会笑掉大牙吧,你一个中国妞,凭什么拿英国来鄙视美国呢?
没办法,下意识的,我会在心里暗自比较两个国家。
当朋友载着我离开肯尼迪机场往市区开的时候,我一路打量着街道、房屋。老实说,房屋造型比较平淡,简洁明快风格,大虽大,可是哪有英式房屋有格调,连花园栅栏都是也许非木制的白色,怎么有英国花园、木栅栏、倚墙而立的玫瑰,有味道呢?
也许这并不代表美国房屋的大部分造型,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寒碜了老美一番。一路上,道路宽敞,阳光很好,视野开阔,可是就是整体上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精雅,少了点秀美,山姆大叔就是个粗壮汉子,英格兰则是一个大家闺秀。
其它的比较就不用细说了,比如城市风格,公共交通等等。这真是一种特别奇怪的感觉,离开英国,却开始念叨英国的好。莫非这5年的光景,英国的影子已然是深入我心,挥之不去了?
纽约气质
在纽约呆了1周。很不怕被拍板砖的说,我对自由女神、华尔街、帝国大厦没有太多兴趣。当然也许是一个人的缘故,如果有个一起疯的闺密,估计早就打扮妖娆,去拍各种景点照片了。
但是,从心底里,我对奢华的城市,没有太多浓厚的兴趣。我放松自己,不凑景点的自由溜达,逛逛博物馆,会会朋友,晒晒英国少有的太阳,已然知足。
对纽约的认知在某一天忽然到来。某天黄昏,我随意走在著名的第五大道上,名牌,高楼,旗帜,人流,我忽然感到有一种所谓的“纽约气质”迎面而来,这种气质如此明显,它就是高调,张扬,奢华,顶级,追求不凡。
它把这种高调霸气的标签贴在每个角落,不论是顶级品牌,还是摩天大楼。它大,它有底,它有范儿。只有走在这座城里,才明白这个城市的气场,实在很足。
这也是一种个性和态度。
每个城市自有自己的气质和气度,要仔细揣摩。伦敦暗含低调与奢华,一切内敛,不动声色的露一手,让你侧目。巴黎自有一种柔美和婉转,在奢华优雅之外。
唯有纽约,它就是直白,它就是流光溢彩,辉煌外露,它就是要炫耀,高调,而且魅惑动人。它有纸醉金迷的奢华,底气十足的霸气,一切毫不掩饰。
我忽然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兴趣,很想探寻它暗藏的内心。这或许是表面的高调奢华难以尽现的。暗想秋冬再来小住,琢磨下这个纽约城。
美国派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或许早已经框上了成见。就像我开始对美国的认知一样。2周后,我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丰富,要有容,有派。
一个广裔的国家,光从自然地理上,就足够你慢慢欣赏了。我从东海岸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还去了闻名的大峡谷,风景各不相同。反观英格兰,因为小,则有些风格统一和平淡了。
当车驶往大峡谷,一路上尽是沙漠,一派荒凉,可是广阔的地貌,还是生生的撬开了你的视野。细细打量那些每年只长10厘米、如今或许有几百、几千岁的树,你真正觉得生命的力量,自然的奇特。那些如树高的仙人掌,绽开了艳丽的花。
我仅仅是路过一瞥,并没有深度去游览这个国家。勿论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等自然景观,不提著名城市纽约,华盛顿,西雅图,还有那些数都数不过来的高等学府,一个帝国,纵然逐渐衰落,仍有它的魅力之处。
有趣的是,我似乎逐渐开始喜欢上了美国口音。5天学术会议的轰炸,还有和纽约朋友泡在一起的时光,那饶舌的美国口音也听得特别新鲜,有趣起来。调调里似乎充满着外向,热情,积极,还是随时会展开的幽你一默。
幽默是我那帮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他们随时准备那自己也拿别人开涮,随时准备身体力行,做各种搞笑造型。生活,无需严肃,就为欢乐,不好么?
美国之行,仿佛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和英国不同,和欧洲不同。有趣,有意味。
如果你困在英国,困在欧洲,以为外面的世界大同小异。以为有了大英帝国的端正典雅风范,一切都要被比下去。我想你和我一样错了。
又假如你在这个国家过得并不顺意,拿起护照,飞到另一岸去看一看,感受会不相同。并不一定是美国,世界之大,你的选择并不少。语言技能,还有你辛苦获来的学历,它们都会很有用,你也许会安顿得很顺利。
其实,当你飞往英国的时候,你已经开始了一个地球公民的旅程。换个国家,就如同几年前你在国内换个城市去生活一样。有机会,多出去看看。
文章
博物馆 美国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