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前两天红火大太阳 郊外踏青成自贡人过节首选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清明小长假前两天红火大太阳 郊外踏青成自贡人过节首选"分享给大家!
1921年4月23日,法国最古老的巴黎大学盛况空前,中法两国国旗飘扬。可容纳五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欧洲和法国的政要云集,中国驻欧洲各国公使全部到场。下午四时,在中国留学生的欢呼声中,巴黎大学校长把授予大总统徐世昌的博士证书亲手递到总统特使朱启钤手中。
在傲慢的西方人眼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战乱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能出一个被法国巴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文人总统,多少让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有了良好改观,也长了中国人的脸面。有人评价说:“自与欧洲交通以来,未有如斯之盛举。”
文人总统徐世昌
徐世昌因何获得如此荣誉?
一方面,徐世昌自身有实力。自幼饱读诗书,前清翰林出身。在袁世凯的保举下,从翰林院七品编修,在几年之内跃升为一品大学士、内阁大臣,创下大清两百年来汉人升官最快的记录。袁世凯死后,他被选举为第二届大总统。
更主要的是,他对推进中法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1919年,徐世昌派叶恭绰到欧美考察。叶恭绰考察后认为一战后西方文明破产,西方人急于从东方文明寻找出路,而日本印度都在西方大学有自己的学系,唯独东方文明的鼻祖中国没有。因此,他建议由中国政府资助巴黎大学设置中国学院,传授中国文化课程,让西方就近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及东方文明。
徐世昌是文化人出身,倡导文治天下。这次听说西方人想学我们,自豪感油然而生。他立即拍板,由中国政府拨款,资助巴黎大学设立中国学院,同时出资补贴巴黎大学在中国设立物理分校,“使东西两球学术道德界永相往来,则思想意见方面得守永久中和”。1920年3月,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正式成立,第一任院长是热爱中华文化的法国前总理潘里夫。
久负盛名的巴黎大学
1920年6月22日,潘里夫来华,提出影印中华文化宝库《四库全书》,交给巴黎大学中国学院,供西方学者研究学习,“使欧美学者深研中国文明历史者有所问津”。作为回报,法国政府愿意退回部分庚子赔款。徐世昌一听,既宣传了中华文化,又抵销部分赔款,当即同意。
为感谢徐世昌对推进中法文化的重要贡献,巴黎大学监督会在听取潘里夫的报告后,全体一致赞同授予徐世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巴黎大学是拥有八百年历史的世界名校,享誉盛名。文人出身的徐世昌对于多一个文化头衔自然高兴。那时交通不方便,来回一趟差不多要半年。徐世昌就委托前内务总长朱启钤代表自己前去接受,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当时,巴黎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仅授予5名法国人、2名外国元首。除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是中国总统徐世昌。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大学要求严格,博士必须提交学位论文,荣誉博士也不例外。徐世昌虽有旧学根底,却无专门著作。公务繁忙的他,不可能穷经皓首作论文,只好临时请人捉刀。
好友严修推荐外交才子黄郛捉刀。黄郛最初并不买账。严修劝他:“东海(徐世昌字)是民国第一次文人当政,无论如何他不至于主战,宜多输以新知识,促成其文治主张。”黄郛召集叶叔衡、陶孟和等数人在中南海总统府起草书稿,写了一篇《欧战后之中国》的博士论文。1920年10月10日,论文以徐世昌的名义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翻译成英、法两种文字。年冬,黄郛先后两次从徐世昌那里领到数万元巨款(一次领款2万元大洋,一次收到3000美元),并且以考察战后经济的名义出国游历,也算报酬丰厚了。
近代以来浓厚的中法文化交流,也就从徐世昌开始。
总统 民国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