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混动的适合家用吗?后期维护也比较划算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卡罗拉混动的适合家用吗?后期维护也比较划算"分享给大家!
颜一烟(1912-1997)
颜一烟,女,满族,1912年出生于北京,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共党员。先后任东北文艺工作团团部委员及编辑出版部编辑、部长,东北电影制片厂编辑,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编剧和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等。
生于朱门内
颜一烟,原名颜毓芳,出生于北京一个封建贵胄家庭。她的祖父是清廷一品顶戴,父亲是世袭官僚,王府内部称她为毓芳格格。她出生时,清朝虽然退出政权,却并没有完全灭亡,它不仅存在于紫禁城之内,还存在于王府之中。颜一烟就是生活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所以颜一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而是充满着压抑。
颜一烟家的王府是典型的清朝贵族"作为王府里的格格,颜一烟不但不能随便出王府,就是在王府内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从小受到行动上的严格限制,学习封建礼数,比如规定大家闺秀“笑不露齿”,颜一烟只好整天闭着嘴不笑。另外,绝对禁止颜一烟踢腿,因为王府格格把腿伸得那么远,不成体统。
颜一烟的祖母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她偏疼颜一烟哥哥,管他叫“文曲星”,对颜一烟则恨之入骨,管她叫“扫帚星”,后来干脆叫 “盐丁儿”,就是北京方言“咸(嫌)透了”的意思。总之,颜一烟的童年生活是枯燥和死板的。但是,从小性格倔强的颜一烟,没有逆来顺受、屈服压力,而是毅然决然冲出王府,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冲出朱门外
小时候的颜一烟为了求知,跑出王府,在胡同小学课堂的窗外偷听老师讲课,后来她顺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师大附中。王府对颜一烟接受新思想、叛逆封建的行为十分厌恶,不再供钱给颜一烟读书。但颜一烟没有被压力击倒,她努力写作,用稿酬维持生活,为了与封建王府决裂,她把名字改为颜一烟。
在考入河北省女子师范学院期间,她在文学创作上已经崭露头角,成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新崛起的文坛新星。她先后在《华北日报》《新晨报》等文学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及散文数十篇。其中,《我的童年》和《初夏》被选入《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短篇小说《弟弟》被匈牙利译成世界语,在匈牙利出版的世界语杂志上发表。同时,她还写了四场话剧《黄花岗》,这部剧旨在歌颂辛亥革命,欢呼清王朝的灭亡。文艺界对这位格格有如此高的文学天赋和正义感都高度赞叹。
1934年,颜一烟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留学日本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还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8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颜一烟还有半年毕业。但是为了抗日救亡,她毅然选择辍学,返回祖国。
走上革命道路
从日本辍学回国后,颜一烟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她一方面参加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一方面师从于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学习剧本创作。1937 年,她的笔录活报剧《九一八以来》在《抗战戏剧》杂志发表,上海救亡演剧队二队及四川旅外剧队等戏剧团体争相演出。她执笔的话剧《飞将军》也由上海救亡演剧队二队演出,作品激励着民众高涨的抗日热情。
1938年,颜一烟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将自己交给了党和人民,从延安到东北,从东北到北京,组织需要她做演员,她就演好每一个角色;需要她搞创作,她就下农村,到斗争的前线去体验生活,为配合党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而呕心沥血。冰心曾写信给颜一烟,称赞她:“你以一个贵族封建家庭出身的姑娘,毅然走到革命的最前列,使我敬佩。”
东北文工团团员颜一烟
1945年,抗战胜利后,颜一烟奉命奔赴东北,被分配在东北文艺工作团担任团部委员、编辑出版部部长。在东北期间,写出了五场大活报剧《东北人民大翻身》,并在剧中饰演群众。后来又执笔话剧《军民一家》《祖国的土地》,演出了《兄妹开荒》《日出》等剧。
实力演员
1940年,她在话剧《日出》中成功地扮演了“顾八奶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了某剧团演出的 《日出》后,评价说:“还是我们延安的‘顾八奶奶’好!”,颜一烟的演技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
颜一烟在《日出》中饰演顾八奶奶
在《日出》中,顾八奶奶这个人物,是一个用金钱来疯狂追求“爱情”的富孀。她自命为弱不禁风的“多情种子”,一会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少女,追求新式的“爱情”;一会儿又讲究“三从四德”。她愚蠢无知而又要追求时髦,但是,她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世界里,花钱就能买到“爱情”,只要她肯花钱,面首胡四会像“小狗似地”跟着她转。
这种疯狂地追求精神和感官刺激的女人,是腐朽都市社会里的畸形产物。颜一烟惟妙惟肖的演出,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日出》在东北演出,大连人民对颜一烟精湛的演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她的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给她打了“120 分”的超高分。
颜一烟在《最后一滴血》中饰演李大嫂
颜一烟参演的第一部抗日电影是《最后一滴血》"这是一部宣传抗日救亡的影片"描写广大农民兄弟姐妹们不甘受日寇凌辱"奋起杀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颜一烟在影片中扮演“李大嫂”。
红色剧作家
颜一烟在其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戏剧及电影剧本。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在中国文艺界同时具有这三大桂冠的人是凤毛麟角,可见她的多才多艺。
1948年,颜一烟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创作了电影剧本《中华女儿》,1949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影片《中华女儿》取材于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事迹,再现了八位抗联女战士为牵制敌人掩护主力,与日军血战到底绝不屈服,最后集体殉国的英雄事迹,获得了文化部第一届优秀影片奖。
(电影《中华女儿》)
刚接到电影剧本创作的工作任务时,颜一烟是非常意外的,她觉得虽然自己参加过宣传抗日救亡影片的拍摄,但从未做过编剧。她找到领导,表示希望能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一段时期,熟悉了电影之后再做编剧。
领导对她说 :“党分配我们做一项工作,不是问我们做过没做过,而是要问今天人民需要不需要。谁是天生的作家呢?当然,能够事先好好学习学习再做是最好的了,可是今天我们现有的几个编剧,都是新手,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会有许多困难的!然而,共产党员是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的!这是一场争夺阵地的政治仗,党现在命令你去冲锋陷阵,你是共产党员,对于党给的这个重大任务,你该采取什么态度呢?”颜一烟坚毅地做出回答 :“一定努力完成党给我的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随后,颜一烟立即赶赴东北各地搜集抗联材料,历时五个多月,访问了一百多位参加过抗联的同志,了解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种种事迹。在采访过程中,令颜一烟最为触动的,是在群众中口口相传的“八女投江”的故事,为掩护部队突围,八名女战士果断从背后袭击敌人,牵制吸引日军火力。敌人以为中了埋伏,慌忙调转方向还击,我大部队乘机突出包围圈。她们背水作战直至弹尽,誓死不屈,最后砸毁枪支,毅然跳入滚滚洪流,写下以身殉国的瑰丽篇章。
(电影《中华女儿》)
因八位女英雄都是普通指战员,加之又在战时牺牲,颜一烟在采访中未能获得有关她们生平的详尽材料,连全部姓名都不很清楚,后来创作剧本时,她们的身世及表现都是根据所搜集的抗联众多素材加以概括构成的。
颜一烟回顾总结《中华女儿》创作过程曾说:“这个任务,对我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困难。但是,难道会比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浴血苦战的东北抗联的英雄们更困难吗?我决心向英雄烈士们学习,以冲锋陷阵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夺下这个碉堡来!”
参考文献
[1]朱安平.《中华女儿》气壮山河[J].党史博采(纪实)"2016年
[2]高进勇.颜一烟:从王府格格到电影艺术家[J].钟山风雨"2011年
[3]颜一烟.我和抗日电影[J].新文化史料"1995年
[4]颜一烟.忆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J].新文化史料"1994年
[5]颜一烟.忆“东北文艺工作团”[J].社会科学线"1984年
[6]颜一烟.从“中华女儿”到“烽火少年”[J].电影艺术"1979年
-END-
电影 父亲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