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能认2000字并不代表早慧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3岁能认2000字并不代表早慧"分享给大家!
鼓楼 借90周年园庆之机,主办了一场“2013年中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交流会”。 会议中,鼓幼园长、南京市名教师崔利玲对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误区进行了解析。
误区一:
一节课30分钟,培养听课习惯?
很多家长为了及早开发孩子智力,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有些培训班一节课长达30分钟,甚至参照小学课程持续40分钟以上。 培训班还说:“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听课习惯,等孩子上了小学,不会对40分钟一节课感到疲倦。”
【正解】 崔利玲说,一节课让孩子连续保持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注意力,对 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教学活动应该3-4分钟变换一种节奏,孩子的注意力不断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调整。这就是顺应儿童的特点。
误区二:
孩子很小能读会算,是“早慧”?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能认识很多字、学会很多儿歌、很早就会加减法,是“早慧”的标志。有的家长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才3岁,已经认识2000个字了!”
【正解】 崔利玲说,在智力的要素里面,认字、学儿歌,这些能力都属于“记忆能力”。而实际上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只是许多智力要素中的一项。用“多元智能”理论,有7项智能;要是用其他不同学派,可能有12种智能领域。
不要以“记忆力”作为替代儿童智商的唯一标准。这样会造就只会读书,没有任何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许考试成绩不错,可是出了门找不到方向,买菜不会还价,是生活上的低能儿。
我们也不主张让孩子在特别封闭、特别优越的环境里学习。这样的孩子到了复杂的环境里不能适应,会变得苦闷,出现各种问题。
误区三:
幼儿园阶段是否不该接触汉字?
常有 强调“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汉字、拼音”,那是否家长就不需要让孩子接触这些内容了呢?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这会那,心里又很着急。到底该不该学?学到什么程度合适?
【正解】 鼓楼幼儿园不会把拼音、汉字的学习作为课程,要求孩子掌握,但“不教,不代表不接触”。
崔利玲说,在鼓幼的“语言学习”版块中,会有一些拼音、汉字,会有英语、日语。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性。让孩子知道一个音、一个字代表一个意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字;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说法。在中国的语言文字当中,上海、云南的读法也不同,让孩子了解语言的丰富性。但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认识哪些字、会读哪些拼音。简单说来,就是“只求知,不求解”。
误区四:
不上幼小衔接,孩子小学会跟不上?
每年暑假,“幼小衔接班”都大行其道。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不少家长开始担忧:自己的孩子不学,上了小学会不会起点就比别人差了一截?这会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正解】 崔利玲说,很多人以为小学低年级段,孩子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识字,其实不是识字,是空间直觉力、注意力、观察力、手眼协调力。这些能力都准备好,小学的识字就没有问题。
例如:“毛”字与“手”字,一个向右左、一个向右左,很多孩子一开始都搞不清楚;“王”字,中间一笔是最长还是最短,也搞不清楚。
鼓幼曾开展过“幼小衔接实验”,在“前写字”部分,重点放在“空间知觉辨别”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熟悉“上下左右”,一个笔画,从哪儿起笔,到哪儿落笔,让孩子感知图形的细微变化。
琅琊路小学的校长曾描述鼓幼孩子的特点:“当老师转过身来,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其他的孩子自由放松,鼓幼的孩子眼睛跟着老师转。”字的笔画,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孩子是主动跟着老师学的。这就是学习主动性的差异。因此鼓幼的孩子学习加速度很大,到三年级以后,各班尖子生基本上都是鼓幼的。[page_break]
误区五:
孩子小,家长就该立规矩、定标准?
不少家长是“完美主义者”,认为孩子既然学习一样知识,就应该要求孩子真正掌握。学了,却没学会,等于没有学。这一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立规矩、定标准”,督促孩子尽量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牢固。
【正解】 主动性、积极性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可以给孩子学这学那,可是一旦要求过高,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比如弹钢琴,很多孩子一开始喜欢钢琴,后来为什么不乐意练了?就是家长开始对孩子有要求了,下一节课要“还琴”了,老师开始有评价了。
再比如外语,不是不可以学。但是家长也不要对孩子有任何的要求,让孩子增长语言敏感性就可以了。只要家长不要对孩子有要求,孩子就能学得快乐。
共读也是这样。家长只管给孩子读书就行,按书上的字读,孩子不理解也不用管。总有一天他会了解字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这是孩子自身的一种能力。这样的亲子共读,每天半小时,只要坚持下来,以后孩子写“小作文”肯定没有问题。
正确的“幼小衔接” 萌发兴趣,培养各种能力
鼓楼幼儿园自信地认为,他们的“幼小衔接”,在全国的幼儿园中是做的是最好的。
鼓幼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和琅琊路小学成立了实验小组,历经5年时间,重点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前书写、数的概念、 活动规则意识的形成等,进行了有效的衔接研究。
当时鼓幼实验班的孩子,整班升入琅小,采取了长课短课制、班主任跟班制等,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完全衔接。幼儿园教到10以内的加减,小学就从10开始。没有入学考试。
当时的琅小校长反映:刚入幼儿园时,鼓幼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鼓幼的孩子有一些跟不上。因为从来没有学过拼音、汉字、加减。但是鼓幼的孩子学习能力特别强,适应性很强,上学很快乐。他们的学习加速度非常大。到了三年级以后,班上的尖子生,都是鼓幼的。
1997-2001年之间,实验班的孩子小升初。当时南外的招生,是全市统一考试。8万个小学毕业生,报考南外的有6万多。南外录取130多人,鼓幼的孩子占了30多。鼓幼80年园庆时,到南外去请鼓幼的校友签字。南外通知鼓幼的校友留下来,操场上黑压压一大片,南外的老师们都很惊讶。
这是因为鼓幼的“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早认字,是培养空间知觉力、注意力、观察力、手眼协调力等,再加上各种兴趣的培养萌发。这些能力都准备好,小学就没有问题。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例如用铅笔“走迷宫”,是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性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下围棋是锻炼孩子推理能力很好的方式。崔园长还建议:男孩子,可以多搭精细的积木;女孩子,可以练习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