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园发掘出13座古墓 包括东汉墓1座、清墓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大校园发掘出13座古墓 包括东汉墓1座、清墓"分享给大家!

中大校园发掘出13座古墓

包括东汉墓1座、明墓2座、清墓10座,已出土文物37件(套)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张璐瑶

中山大学南校区建食堂挖出古墓,这一消息在6日刷爆朋友圈,登上微博热搜。

现场一共发掘出多少古墓?是哪个年代的?出土了哪些文物?保存情况如何?有无留下文字记载?7日一早,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考古发掘现场,采访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揭开“古墓”谜团。

发掘面积14平方米

来到中大南校园春晖园附近,记者看到,现场拟建东区食堂项目地块已经围蔽,项目介绍显示,这一地块本拟新建学生食堂1栋,分为地上5层(部分4层),最大建筑高度23.85米,占地面积7507平方米。

在这个地块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的发掘面积为14平方米。

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工程开工建设之前都必须开展考古工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9年7月17日就前往该地块进行调查。

“当时现场都是前期留下的建筑基础、硬化面、草坪,垫土非常深,没办法开展考古工作。”宋中雷说,“中山大学配合做了前期的清障,才能保证我们后期考古工作的开展。”

考古勘探工作从2019年11月30日开始,至2019年12月24日结束,持续近一个月。

考古人员在该地块用地范围内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经过综合评估,初步判断墓葬M1、M2、M3三座汉、明墓葬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需要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4平方米。目前进入第三个阶段:考古发掘。

东汉墓主生活至少“小康”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文物最为丰富。宋中雷告诉记者,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介绍,东汉墓的墓室原来是很完整的,人都可以站立通行。现在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

宋中雷告诉记者,M1号东汉墓出土的35件(套)文物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

“也非常幸运,只留下了墓底,还是出土了不少东汉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鸡、陶壶、陶罐、陶盖,还有一些陶案残片。”朱海仁说,“以前古代墓里面用来祭祀的,像一个托盘,下面四个角,上面放耳杯等。”

朱海仁透露,这些文物属于广州地区比较典型的东汉晚期出土文物。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去世后能够建造一定规模的墓室,墓室里有数量不少的随葬品,因此可以判断该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

此外,现场发掘的明墓中未出土明器。朱海仁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汉代讲究厚葬,视死如生,随葬品一般较多。明墓一般随葬品都比较少。

宋中雷告诉记者,目前出土的文物中还未发现有文字信息。“有一块清代墓志,因为没有进行保护,还看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可能是墓志或者买地券,我们进行后期处理保护后,再看看能否提取到一些文字信息。”

中大一带地下文物丰富

曾发掘多座东汉墓,出土过新石器时代遗物

今早,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也来到考古发掘现场。他强调,首要任务是一定要保护好现场所有文物的安全,并依照程序对文物进行发掘和整理。接下来,再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文物进行合理的保存。

专家介绍,预计近日,这一地块的考古工作将告一段落。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地块位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2019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这一区域内有凤岗、马岗顶等山岗,地势较高,以往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发掘出东汉墓葬。

1954年和1955年,在中山大学的东北区先后发现双肩石斧2件,石镞1件,推断为新石器时代遗物。

1958年,在中山大学发掘出东汉后期墓葬一座。

2019年10月,在中大博物馆工地发现东汉墓1座、唐代灰坑1座。

记者查询公开发表论文发现,1904年私立岭南大学(当时名为“岭南学堂”)迁建河南康乐乡。1913年5月,该校因购康乐乡附近的坟山,被坟主状告毁坟。在报纸刊登买地告白后,校园面积不断扩大,至1918年已达800多亩。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