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暖还是要安全 电动车装棉甲当管不当管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要保暖还是要安全 电动车装棉甲当管不当管"分享给大家!

冬天到了,大风来了,连续的降温让外出的市民裹上了厚厚的冬衣,也让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包上了五花八门的“防护甲”。有了这身装备,虽然暖和了身体,却埋下了安全隐患。那么,穿戴这些护甲到底安全不安全,执法者该不该管。记者试驾体验,并进行了实地采访。

  探访

  十台电动车九个加棉甲

前天晚高峰6点多,工人体育场东路与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人流攒动,四面八方的车流也汇聚在一起。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辆辆披着“棉护甲”的电动车了。

只见红灯一亮,冲在最前面的电动车急停在斑马线上,旁边将手缩在防护甲里的电动车骑手,反应慢了一点儿,两车就跌跌撞撞地挤在了一起。最后的一辆车,还差点儿剐上了停靠的机动车,惹得司机一通嚷嚷:骑不利索,你就别穿破“棉帘子”……

一分多钟后,绿灯亮起,身穿棉护甲的电动车骑手身后传来喇叭的催促声。

正在整理棉甲的一位骑手一着急,顿时慌了,抽回的手没有扶稳棉甲中的车把,就东倒西歪画龙似地冲到路口中央,直到前轮差点儿卷住棉甲的前襟,骑手才伸出脚找到辅助刹车。

“这兄弟,可真够悬的。”一位全身罩着防护棉甲的大姐,绕过“事故”现场,将车停在记者身边,缓了下神说,“上次刮九级大风那天,我也特悬。急转弯时,棉甲被风一兜把身上全缠死了,手和脚没抽出来,就连人带车摔出去几米,护甲上的弹力绳都挣断了……”

“要不是怕冷,真不穿这玩意儿!”说完,大姐裹着“棉帘子”走了。

这时,一拨一拨的电动车穿过十字路口,有通勤的、送外卖的、接送孩子的。大约半个小时内,竟然多达400余辆,约有九成都披着棉制防护甲。

仔细观察,这些棉护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像门帘子似地从车把一直搭到脚踏板,另一类则穿在骑手身上,前长后短从脖子一直“武装”到脚踝。但不管是哪种,披着大而笨拙棉护甲的电动车,一遇大风,寸步难行。

 试驾

  穿棉甲急转弯差点摔了

真的像那位大姐说的那么悬吗?

记者借来一辆电动车、一套棉护甲,进行了体验试驾。

将棉护甲两边的保暖袖套在车把上,用绳子固定。然后再将护甲的披风展开,用下摆处的绳子拴在电动车架上,这护甲就算准备好了。

跨上电动车,将手脚收进棉甲中,身上挺暖和,但手的活动空间特别受限,抬腿时也被“棉帘子”压得有点沉,提一下手把,也有点重。车的制动、鸣笛以及灯光控制都在套袖里,使用时也只能靠手摸着完成。

推着车来到放了三个小路障的空地上,来回骑车穿行了几次,发现稍不小心,车把就不好控制,连障碍物都会被剐倒。当顶着三级风急转弯时,没躲开障碍,又被风兜得倒向右侧,手抽不出来,要不是站在一边的车主小刘扶了一把,记者就摔出去了。这要是八九级风,那就更危险了。

随即,记者扒掉棉护甲试车,虽然冷了点儿,可灵活了不少。转弯的半径比穿棉甲时小了半米之多,而且来回几趟,速度加快了,却没再剐倒障碍。

看来,穿不穿棉护甲,还真不一样。

  发现

  棉制护甲多是三无产品

“防护甲可以去网上买,一些市场、小店也有,价格也不贵。”小刘告诉记者。

“只要买车,就赠价值80元的棉制防护甲,放心吧,没人管。”在北新桥地铁站附近的一家电动车行,销售人员推销着没有任何商品标志的护甲。

来到百荣世贸商城四层,一家经营拖鞋的小店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防护甲,有皮的、棉的,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买一件吧!大冬天的,电动车用这个最暖和了。”老板娘凑过来搭讪。

“多少钱呀!买的人多吗?”记者问。

“看你说的。你到楼下停车场看看,电动车上都带这棉甲。”老板娘得意地说:“我这儿薄的45元,厚的65元,还有皮的,防雨雪的也才70元,来一件吧!”

“那穿上这么厚的棉甲,骑车安全吗?”听到“安全”二字,老板娘迟疑了。

“那我不管了,您自己拿主意,觉得安全就买,不安全就别买。”随后,她又强调了一下,“现在,大家都在买棉护甲御寒。”

当问到这些防护甲是从哪进的货?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老板娘顿时警觉起来,想也没想地答道:“不知道。”

随后,记者翻看了部分棉护甲,没有发现生产厂家、厂址的标签。接着,记者又逛了两家销售棉护甲的小店。店主们也都只谈销售,对于“安全”的保证,多是模棱两可。

线下的销售正热,线上销售更是火爆。记者发现,一款极普通棉护甲近一个月内的销量显示竟超过25万件。其中,月销售2万+的全包围护甲,连骑车人的手脚和脖子都包了起来,看起来像个大粽子。当记者询问是否有生产日期、合格证和生产厂家等信息时,对方同样表示没有,不过补充道:“有问题都是可以退的。”

  众说

  一致认为藏有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穿着防护甲骑电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早已屡见不鲜。

那么,披上防护甲骑行,到底安全不安全?对此,骑手、司机、执法者各抒己见,但对防护甲藏有安全隐患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穿护甲肯定灵活很多,但穿着暖和呀,大不了刮大风天慢点骑呗!”一位正在停车的骑手拍拍棉护甲说,“见到红绿灯提前减速,也别扎堆儿,要不容易剐着人!”

“还是太危险了,每次开车停在路口等信号灯时,都怕被这些穿防护甲的骑手们剐着,也更怕他们突然倒在车前,来不及刹车撞到他们。”一位司机担忧地说。“我只穿传统的护膝、戴手套取暖,从不穿防护甲,太不安全了!”部分没有穿护甲的骑手说出了同样的看法。

“不装是对的,大家只顾温暖,却忽视了安全……”一位长期从事街头执法工作的交警对电动车加装挡风被表达了极大的忧虑:尤其在90度转弯和紧急制动刹车时,极易发生侧翻,遇到大风天气,更难掌控。

条例

  禁止驾驶拼装改装电动车上路

事实上,电动车加装棉护甲或有私自改装的问题。《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对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车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对出厂后的电动自行车实施下列行为:加装、改装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更换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加装、改装车篷、车厢、座位等装置;拆除或者改动限速处理装置;其他影响电动自行车通行安全的拼装、改装行为。禁止驾驶拼装、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一位交通执法者表示,《规定》中虽然未明确加设护甲属于条例所禁止的改装行为,但如果加设棉护甲的行为影响了电动车的通行安全,则符合了兜底条款所描述的特征,也是属于被禁止的改装行为,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会予以考量。

点评

  “安全”是一条准绳不能模棱两可

“目前在舟山、上海等地,电动车加装棉护甲已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在公安交警执法中,凡是发现非法加装棉护甲、一体式手套的,一律予以现场拆除收缴,并现场训导。从安全的角度,该禁。”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认为,电动车加装棉甲目前在北京还是一项被普遍默认的社会现象,处于法理与情理之间的灰色地带,往往出事后才能追究责任,十分被动。

尤其在销售和使用三无产品上,朱涛认为不鼓励更不能纵容。“无论是销售者还是使用者,都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人,确因产品本身问题或者消费者使用三无产品导致一些事故或伤害的,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很多东西都难以在情和法之间找到一个固定的答案,管与不管模棱两可。不过有一条准绳不能模棱两可,那就是安全。”朱涛说。本报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