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剧“出海”东盟 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国好剧“出海”东盟 架起民心相通之桥"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南宁11月20日电 (陈秋霞)六十多年前,中国电影《刘三姐》风靡东南亚,“圈粉”无数。现如今,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被译成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等20多个语种在海外播出。中国优秀视听作品竞相“出海”,成为国际观众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渠道。
影视译制与传播高峰论坛19日在线上举行,专家学者与业界代表共同交流中外影视作品译制与传播经验,助力提升中国视听作品的国际化表达水平与海外传播能力。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周继红介绍,近年来,中国视听产业国际传播取得显著成绩,一批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视听节目,通过高质量译制走向海外。各影视机构主体已在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38个国家的电视台开办62个《中国剧场》,实现中国优秀译配节目的海外常态化播出。
公开报告显示,东盟是中国视听节目第一大国际市场。2012年以来,中国节目出口东盟总额占中国出口全球总金额的13.13%,时长累计5.61万小时。
中国与东盟视听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日益完善。连续四年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视听周”已成为中国和东盟视听产业合作主平台。
依托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区位优势,广西广播电视台已在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开设了《中国剧场》《中国动漫》《多彩中国》等电视栏目,译制播出了100多部6000多集中国影视剧。《山海情》《红楼梦》《琅琊榜》《西游记》等译制视听作品走进东盟各国,增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
多名专家学者认为,译制水平是中国影视剧海外传播的关键。如何提高译制水平,实现中国视听作品在海外高水平传播,达到中外文化有效沟通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周继红认为,译制工作者要注重研究语言文化差异、受众和市场,不断提升视听作品本土化译配的适配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以满足国内外受众的观赏需求。
“我们将携手东盟各国媒体机构,互学互鉴,共同做好中国影视剧、视听节目、期刊杂志等对外的译制传播,助力实现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广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郑葵表示。
“在译制片处于低迷期的大背景下,要注重对新人配音演员的专业考察与培养,始终坚守‘剧本翻译要有味,演员配音要有神’的译制原则。”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配音导演廖菁说。
周继红称,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今年底将宣布启动“国际青年视听传播计划”,希望发掘更多具有真才实学、能说会道的青年人才,加强对外传播力量。此外,该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对外译制规范》,也将提升中国对外译制作品的质量与海外传播效果。(完)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