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北疆山村8年“翻身”记:改良土地 办村集体 搞服务队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人民幸福生活)北疆山村8年“翻身”记:改良土地 办村集体 搞服务队"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呼和浩特12月1日电 题:北疆山村8年“翻身”记:改良土地 办村集体 搞服务队
作者 奥蓝
转眼又到年底,天力木图村安逸又平静。已度过农忙季的村民们讨论着收成、唠着闲嗑。今年虽然马铃薯(土豆)亩产不高、但价格很好,是个丰收年。
“以前穷,本村的人都不爱回来。今年最多的时候外来务工的有600多人哩,比全村常住人口都多。”12月1日,天力木图村支书赵永刚谈及变化,深有感触。8年前他正好是村里的扶贫专干,这些年来一步一步地见证了村庄的发展。
天力木图村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业结合村,常住农户299户511人。从2014年时的国家级贫困村到如今的最美乡村示范村,这里打了一场整整8年的“翻身仗”。
图为外来务工人员正和驾驶着农机具的服务队一起,在地里忙活着。 奥蓝 摄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在采访时获悉,8年来,这里不仅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建档立卡初期的2680元增加至13800元,还成了外乡人的“掘金地”。每年9月至10月马铃薯、葵花丰收季,都会吸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掘金”。
改良土地、培育马铃薯品牌,农民收入翻十番
天力木图村地处马铃薯生长黄金地带,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产出的马铃薯品质极佳,农民祖祖辈辈都在种植,但此前依靠种地很难发家致富。
“以前都是旱地,农民们靠天吃饭,收成好的时候亩产千斤左右;如今我们即使普通年份亩产都能达七八千斤,像今年收成不好,也能保证在5000斤左右。”赵永刚告诉记者,收成之所以提升这么大,因为“思路打开了”。
图为村集体购置的大型农机具。 奥蓝 摄2014年起,天力木图村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将近万亩旱地改良成滴灌高标准农田,不仅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产量更是喜人。
2016年,“武川土豆”经审核批准为地域商标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价格水涨船高,村民的收入顺势又“提了一档”。
“因为种马铃薯赚了钱,越来越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愿意回乡种地了。如今村里好几个大承包户都是年轻人。”赵永刚谈及现在的变化,喜气洋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当地土地改良之后,集中连片的土地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靠着土地流转成为当地的承包大户,张成忠便是其中一员。他种植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1000亩左右,还与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这些年的变化还是挺明显的。我也能挣点钱了。”
村集体经济、农机服务队,老弱病幼“有所依”
图为外来务工人员正在收马铃薯。 奥蓝 摄百姓的日子好起来,村里也越来越兴旺。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大家脑子越来越活,村集体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
2018年之前,天力木图村集体经济为零。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的村集体经济已多点开花。
与农产品企业共建扶贫车间;组建农机服务队;筹措资金入股企业参与分红;建设肉牛养殖场;投资建设马铃薯存储窖……
图为服务队正在工作。 奥蓝 摄据统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35万元。不少家庭困难的人依靠在村集体产业中找到了工作,挣到了钱,分了红,过上了有品质、有追求的新生活。
“今年,我们还为全村1218位村民代缴防贫保险,村民群众参保率达到100%。”赵永刚告诉记者,当地希望依靠村集体经济,防贫保险的惠民措施能够惠及各家各户。
乡村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老龄化、小农户买不起大农机、秸秆无法转化充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是每个村子都要面临的问题,这也一直是天力木图村面临的难题。
图为服务队正在田间工作。 赵永刚 摄天力木图村委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成立村集体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
2019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筹措资金买了一台拖拉机,并配套6台农机具,从低收入和脱贫户中选拔聘用队员,组成服务队,给村民们提供农机服务。目前,服务队已发展成为配套有24套农机具的大型服务队,能够覆盖马铃薯种植全套项目。队员年收入能达4.5万元。
赵永刚告诉记者,因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农业生产实现降成本、增效益,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好评,服务范围也逐步向周边拓展延伸。
“我是全程托管,每亩地比我自己雇人种还便宜40元。”霍家沟村村民郭成今年将60亩马铃薯交给服务队托管。“他们是大型农机、大高垅种植模式,比我们之前小农户小高垅种植每亩至少增产1000斤。这可多不少钱哩!”
“这些年来,村里的变化的确不小。”赵永刚向记者感慨说,村集体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凡觉得有用,就都想试试。“不管怎么说,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