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跨文化论坛2022”举行 为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搭建交流平台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北京语言大学“跨文化论坛2022”举行 为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李京泽)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跨文化论坛2022”近日在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当代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暨比较文学研究所建所25周年座谈”。论坛利用数字媒体广泛传播了比较文学前沿的学术思想,为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在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搭建了研讨交流的平台。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教授在回顾北语和比较文学学科的成就之后,送上“融”“荣”“容”三个字表达良好祝愿:愿比较文学学科促进和实现学科间的互通交“融”;愿辑刊《当代比较文学》建设繁“荣”壮大,追求卓越;愿比较文学研究所兼“容”学术,切磋南北东西之学,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论坛主旨发言由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会长杨慧林教授思考了多学科融合比较产生的对话空间,认为语言能够引导思想,语言是世界的桥梁,北京语言大学跨语言、跨学科的优势给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带来的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辉教授从莱辛的戏剧和宗教哲学文本出发,探讨了“宽容”及其悖论的问题。张辉教授认为莱辛的作品促进了多元共生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引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梁展教授讨论了尼采和维拉莫维茨从古典学方法论的分歧到人事之间的纷争,尼采将人类个体的生存问题引入了古典语文学,而古典语文学也应当在理解古代的同时关注当下与个体。
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提出,应当破除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用潘尼卡提出的“内比法”来充实跨文化阐释范式,实现价值中立、时间中止和空间中介。
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以“回望与展望:北语比较文学学科与辑刊建设”为题,追溯了北语比较文学二十五年历史发展中的学科特点与成绩,总结了辑刊建设工作,展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方向。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韩经太教授总结指出,无论是“只知其一便一无所知”的西方哲思,还是改变传统和现有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跨文化”,以及“不能使比较失去比较本身的价值,不能把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混为一谈”的观点,都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大有裨益的见解。(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