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焦点:“大语文”课在课堂内外生根开花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全球观焦点:“大语文”课在课堂内外生根开花"分享给大家!
——中山二小跨学科建设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侧记
(相关资料图)
跨界融合视野下的“大语文”课程建设如何展开?学科融合背景下,语文课堂又能生发出怎样的创意与智慧?近日,由松江区教育学院主办、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承办的一场跨学科建设线上观摩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为教师们打开了学科融合的创新视角,也展现了学生们在跨学科融合学习中的所思所获。
多学科相融合 “四会”能力提升
课堂展示环节,中山二小语文教师孙嘉利在执教四年级《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以戏剧创编为情境,综合运用教育戏剧、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排演起了“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故事片段。穿戴好自己设计的道具,各小组自主选择合适的配乐,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演绎,学生们在多学科融合的情景演绎中,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实现了对语文要素的深度学习。
展示课只是学科融合视野下“大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中山二小校长曹伟珍介绍,早在2018年,中山二小就开始依托《跨界融合视野下的“大语文”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进行探索。如今,以“融慧”语文基础学科课程、特色活动课程,以及语文环境课程为建设途径的“大语文”课程建设已经在课堂内外生根开花。“三大课程既有鲜明的领域特征,又可相互交叉结合,学生上完后,有声有色读好文、端正清楚练好字、文从句顺写好文、大方流利讲好话的‘四会’显性语文能力显著提升。”曹伟珍说。
讲练结合为核 探索课堂变革
在探索课程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校园及周边资源开发了一大批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课程。比如:《奇趣飞羽部落》博物课程将古诗文、鸟类知识美术造型、劳技制作有机结合;《声动融慧:二十四节气》将二十四节气融入诵读课程;《融慧草木志》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校园草木、为校园草木代言,运用所学学科知识留下草木影像,记录草木生长,撰写草木故事;少先队大队部还牵头开设了《博闻融慧》专栏,学生可通过广播、视频形式播报自己感兴趣的时事;“华亭印象”文化特色课程带领学生深入探寻松江人文故事、佳作名篇、优秀建筑。
课程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在课堂。中山二小教导主任沈蓓坦言,常规课堂上,学生做作业速度慢、朗读时间不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是语文教师们面临的普遍问题。“双减”之下,为了打造整合、充分、高效的课堂,语文教研组在练习讲评模式基础上开展了以讲练结合为核心的“融慧”语文读写模式新探索。读写课堂中,教师们不仅与学生约定了课堂口令和手势,制定了激励评价机制,还用上了计时器来组织课堂。“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扎实读、扎实写、扎实背默。”沈蓓说,课堂变革探索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动了起来。
搭建展示平台 鼓励多写多练
课堂攻坚有推手,学生展示有平台。中山二小五年级学生陈乐意告诉记者,学校的“聆听草木花语”、“柚”滋“柚”味丰收节等活动都是真参与、真体验、真感受、真表达的作文操练大本营。“从一年级的几句话到二年级的一段话,再到三年级的一篇篇作文,在教师指导、学生勤练的基础上,孩子们的习作表达能力逐步提高。”语文教师杜浩介绍,为了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中山二小搭建了班级、校级多样化展示平台。截至目前,全校共有班级发布平台20余个,包括班报、班级微信公众号、作文集等,校报《驰笔融慧》共推送20期,发表学生作品200余篇;“融慧小作家”校级微信公众号专栏共推出71期,发表学生作品300余篇。此外,每周三中午,“小作家们”饱含真情实感的习作还会在校园广播中与全校师生见面。
区教育学院研训部副主任朱敏介绍,不单单是中山二小,近年来,松江区各所学校在“大语文”课程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探索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从整体规划、内容选择、载体探索、教学组织等方方面面精耕深拓,扎实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变革,肩负起了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的重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