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观察:“小乡村”如何遇见“大未来”?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浙江共富观察:“小乡村”如何遇见“大未来”?"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宁波1月6日电(记者 林波)运用家庭资源,把自家庭院改造成一个美术馆,融入山粉烙饼和竹筒粽产品,完成“农民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这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叶仙绒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在丛志强的支持下,她于2019年完成了这一蝶变。
丛志强是宁波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同时也是宁海艺术振兴乡村顾问。
仙绒美术馆一景。 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宁波市一乡村。 林波 摄近日,在宁波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乡村振兴路上,他们已陪伴100多位村民在自家庭院成功创业,开发出300多种乡村产品,“培育出了‘能吃的美术馆、能喝的木艺馆、能住的邮票馆’等特色庭院文化经济品牌50多个,这些家庭实现营收超500万元。”
“小乡村”也有“大未来”,这是宁波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在未来乡村创建过程中,2022年该市共有38个乡村入选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名单。
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小乡村”如何遇见“大未来”?透过宁波的实践可以看出,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宁波市政协委员、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立如注意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产业品牌竞争力有待加强,一些农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特色不明显问题,有的本地优质产品甚至贴牌,为他人作嫁衣。
王立如发现的问题并非个例。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单一化、同质化的乡村业态也随之产生。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未来乡村如何有机更新,其产业如何“和而不同”?
对此,王立如建议创响乡村特色产业知名品牌,实施农产品体系建设行动,将品牌建设作为乡村特色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无独有偶,在宁波市政协委员、北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璟看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尽管宁波有余姚榨菜、象山水产、慈城年糕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但是大多数产品生产工艺标准不高,缺乏突出的农业品牌和营销能力,产品附加值低。”
在未来发展中,乡村同样需要人才。
宁波市政协委员李长申经营着一家规模800多亩、以生产加工净菜为主的果蔬农场,他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缺乏人才,特别是一线年轻农业人员,“在60名田间种植管理人员中,56岁的我是最年轻的。”
对此,他建议优化人才评价,让农技人员有成就感,让农村人才评选机制像工人、医生、教师一样,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和唯奖项等限制,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
乡村振兴,非毕其功于一役。诚然,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每个乡村都会遇到发展路上的“成长烦恼”,那么破解的每一个“烦恼”都将助推乡村更好发展,从而走向共同富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