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选:长宁这项工作实现“街镇全覆盖”一年来,取得多个“全市首个”!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每日精选:长宁这项工作实现“街镇全覆盖”一年来,取得多个“全市首个”!"分享给大家!
2021年底,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下简称“未保站”)街镇全覆盖。一年来,长宁区街镇“未保站”在打造有温度、有显示度、有感受度、有示范性的阵地点位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如今,“未保站”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避风港”、汇聚各方力量的“爱心屋”、未保工作的“情报所”、家长和未成年人寻求帮助的“加油站”。
前不久,作为程家桥街道“未保站”服务的新载体,“青福荟”心灵驿站正式启动。宽敞明亮的房间,一走进去,就让人感到舒适、安心。在这个心灵驿站,依托“爱心屋、爱子方、爱言谈、爱福荟”四大服务板块,为区域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关爱服务。
实际上,“青福荟”心灵驿站是街道“未保站”一项实体化、项目化、品牌化运行下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是程家桥街道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服务的本土化创新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项目制运作、品牌化营造,在长宁街镇“未保站”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领域屡见不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如华阳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新泾镇就是上海市“未爱小屋”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的签约试点街镇,建立起“家-社-校-医疗机构”联动机制,为辖区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积极生命教育”“转介服务”等常态化专业服务。
而北新泾街道,则更倾心于“护苗心屋”心理服务项目。该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整合了区卫健委、团区委、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等多部门在心理、法律方面的资源,聚焦未成年人的“政策匹配、生活照料、心理关爱、司法支持”等因素,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未成年人保护立体关爱服务体系。
其实,多方服务资源的融合和叠加,不仅局限在心理健康关爱一方面。现在,在街镇“未保站”的有限空间内,早已实现服务功能的和谐兼容、同向发力。不信的话,就去虹桥街道、周家桥街道的“未保站”寻找答案吧。
原来,在这些街道形成了“1 N”未保工作阵地,依托“未保站”,融入“N个阵地资源”,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将困境儿童临时看护点、儿童服务中心、居民区儿童之家、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等资源囊括进来、有机兼容,实现枢纽平台功能的全面升级,打造成“未保站”妥妥的“2.0版本”。
江苏路街道成立了上海市首家“社校联盟”,以党建引领带动项目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街道围绕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口腔健康、极端天气自护指南、禁毒宣传等各项活动,链接3家社会组织和3家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未保工作。
而天山路街道在“随申办”长宁和天山旗舰店上线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关爱平台”,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虹桥街道形成上海首份《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到央视新闻播出华阳路街道联合公安、检察院等力量帮助2名困境儿童的案例......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保护形式,常规或随机,为未成年人传递着阵阵暖流。
那么,还有谁在发挥着作用呢?“建立完善包括43名未保专家、32家社会组织、14名公益律师、65名专业社工的未保专家库、社会资源库、法务资源库、专业社工库,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对接......”为了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凝聚更多力量,区民政局不遗余力。
与此同时,区民政局将更多的资源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群体不断倾斜着。
在分类施策方面下功夫,长宁区民政局着力抓好困境儿童、散居孤儿等关爱保护工作,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关爱保护工作格局。通过“大数据 铁脚板”,细致摸排,落实“政策找人”机制,主动发现因经济条件、监护缺失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孩子。同时,排摸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存在的风险,主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需要救助等情况,做好“一人一档”信息登记并定期探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值得一提的是,区民政局在全市首创困境儿童社区临时照料模式,将困境儿童纳入本区“四医联动”保障范畴。
为了给特殊困难未成年人保驾护航,华阳路街道主动排摸辖区内120名困难儿童,通过对接社会力量,为10户多维度困难儿童提供助医、助洁、助学、心理关爱等个性化、“靶向式”服务和物质帮扶。
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为契机,长宁区把街镇“未保站”建成了“信息汇集共享中心、全面保护促进中心、应急处置协调中心、临时照护兜底中心、社会力量整合中心”,激发各方参与活力,以项目、资源、品牌链接家庭、政府、社会,实现专业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相结合,为辖区的未成年人编织着一张张爱心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