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吉林农民办“村晚”:将美好期盼搬上舞台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新春走基层)吉林农民办“村晚”:将美好期盼搬上舞台"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四平1月20日电 (高龙安)用松枝、玉米装饰的露天舞台格外接地气,村民们演着自编自导的小品、唱起家乡的二人转,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20日,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石场村第七届“村晚”开幕的日子,全村老少既是观众,又是演职人员。
“最近几届‘村晚’都在白天演出,光线好又暖和,方便乡亲们观看。”58岁村民郑淑丽是连续五届“村晚”的总导演,从去年底,她一直忙于编剧本、找演员、排节目,“我们准备了15个节目,歌曲、小品、二人转、舞蹈样样有。”
郑淑丽从小喜欢表演,农闲时她以网络视频作品为元素进行再创作,随手一张香烟包装纸就是她的稿纸,上面的台词改了一遍又一遍。“网上的视频不能拿来就演,要改编成符合村里情况的剧本。”
村民在“村晚”舞台上表演小品。 受访者供图迟鑫是一名“00后”女生,年龄不大却是“村晚”舞台的老面孔。“我参加过四届,唱过歌、演过小品,第一次上台我都不敢看台下,今年我是主持人,还是导演组成员。”舞台上的她落落大方、颇有气场。大学期间,迟鑫当过班长,张罗过不少文体活动。
今年67岁的王艳华与四位老姐妹一起出演小品《我们都要上“村晚”》,逗得台下观众大笑。王艳华年轻时是村文艺队队员,独唱、跳舞样样精通,对舞台有特殊的情感。与其他演员不同,王艳华家住隔壁村子,每天要走1.5公里到排练场地,但她乐此不疲。她说,“村晚”是她的新舞台,要把最好的表演献给乡亲们。
《写给“村晚”的散文诗》是本届“村晚”唯一的朗诵类节目,由四名村民表演。54岁的颜国忠在台下端着台本略显紧张,担心朗诵不出情感。一上台,他立刻来了精气神,东北农民浑厚的嗓音遇上叙事体的散文诗,呈现出的美感最接地气。“我写不出这么好的词儿,这是我们村李雪写的。”颜国忠说。
今年三十岁出头的李雪是第一届“村晚”的发起人之一,过去八年,石场村举办了七届“村晚”,几乎每届都有他的身影。
时间回到2016年2月,距离春节还有5天,从大连工作放假回村的李雪跟“发小”们商量,如何让春节过出新意,便联合村秧歌队办起第一届“村晚”。
“那时没有现在的条件,剧本、演员、灯光、音响都是临时拼凑的。”李雪说,大家心很齐、很有干劲。村里没有舞台,村民就把自己的货车开过来,在车斗上搭舞台;没有音响,村民送来自家的手提音箱和麦克风;没有舞台灯,村民拉起串灯、点起篝火,淡黄色的光亮照出浓浓暖意。
这些年,办“村晚”成为村里的新年俗,全村人一起忙活。擅长手工活的周青大婶是美术总监,服装、道具都归她管;何忠负责指挥后勤团队,又从家里拿出五六百斤玉米装饰会场;当地文化部门调来专业音响和摄像机,“村晚”办得越来越有档次。
“村晚”谢幕了,春节更近了,新一轮的热闹又将开始。对于村民来说,办“村晚”是他们的情怀,每一个节目都是幸福生活的写照,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