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滇越铁路旁:穿越时光 见证巨变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走在滇越铁路旁:穿越时光 见证巨变"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昆明2月7日电 题:走在滇越铁路旁:穿越时光 见证巨变
记者 缪超
“走在铁路旁,我背着吉他,芦花低头笑呀,青蛙抬头望……”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台湾歌手卓依婷演唱的歌曲《走在铁路旁》,曾火遍各地。
图为农民在滇越铁路旁行走。 缪超 摄近日,这首曲调轻快、歌词质朴的歌曲,被两位云南青年歌手在位于昆明宜良的滇越铁路旁重新演绎,并在“欢乐共团圆 元宵喜乐会”特别节目中通过中国新闻网与全球网友见面。记者伴着“老歌新唱”,徒步百年滇越铁路宜良段,穿越时光,见证巨变。
1910年,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之一——滇越铁路通车,在宜良县设立宜良、可保、水晶坡、狗街等火车站。上世纪米轨盛兴时期,匆匆来往的列车在各车站间穿行,宜良站宽敞的候车室里,木椅上坐满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车站内人们的说笑声、广播声、列车调度员的哨子声、火车的汽笛声汇成一片喧嚣的海洋。
图为昆明宜良“68道拐”公路。 中共宜良县委宣传部供图喧嚣的人群之中,不乏钱穆这样的大师。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教授钱穆3天在宜良岩泉寺庙写书,3天又搭乘滇越铁路的小火车到昆明教书。其间钱穆写出了在民族危亡时期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国史大纲》。
近年来,随着云南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快速推进,运力小、速度慢的滇越铁路逐渐隐退。2019年3月1,随着东方红21型机车风笛的一声长鸣,最后一辆货运火车从宜良站撤离,宜良段正式停运退出历史舞台。
米轨火车一去不返,游客接踵而来。退休多年的火车司机付世凯经常组织爱好徒步的驴友踏上滇越铁路宜良段,他们清晨从七甸站出发,途经可保站、水晶坡站至宜良站已入夜,“这是滇越铁路上风景最美的路段之一,有米轨铁路、准轨铁路、高速公路的立体交叉景观,有16个隧道组成的高密度隧洞群,沿途还可俯瞰高原湖泊阳宗海的神奇瑰丽,是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重新演绎歌曲《走在铁路旁》MV剧照。 节目主办方供图当记者走进宜良站,热闹非凡的景象已成往事,但一栋栋黄墙、红瓦、白转角的法式建筑依旧矗立着,斑驳岁月浅浅印刻在每一砖、每一瓦上,春日里含苞待放的三角梅枝藤紧紧拥抱着屋顶,为这座废弃车站增添生机。
三角梅,也叫叶子花和勒杜鹃,原产于南美洲。据说,云南第一株三角梅是当年修建滇越铁路时,由法国人带到宜良的。
一年365天里,三角梅的绽放期超过280天。因此,三角梅以花期长、易种植、观赏价值高而广受欢迎。近年来,宜良县以三角梅为特色和优势的花木品牌,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观赏苗木、盆栽花、鲜切花三大业态,其产品远销云贵、川渝、青藏、两广及海南等省份,是云南省最大的绿化苗木花卉生产地和集散地。
这株外来的小花,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飘摇,如今在宜良引领百花齐放,造就“中国花卉苗木之城”。
从宜良站向狗街站方向徒步,米轨铁路两侧的平坝里,是一副春耕图景。农民们以土地为布、稻田为笔在大地上作画,一幅稻田画卷等待着时间为之涂抹颜色。
待到夏秋,便呈现“鹊桥相会归田园,孔雀飞舞恋梦乡”彩稻景观、“向阳花开”彩色向日葵、“我心向党”荷塘景观。
滇越铁路宜良段旁,有个叫靖安哨的村庄,因著名的“68道拐”公路而被外界所熟知。
这条短短7公里的公路,从海拔1500米到1800米的300米垂直距离上,共有68道拐,最短的不到20米就是一道拐,被一些专家称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在成为公路之前,它曾是茶马古道的“毛细血管”之一。即使崎岖狭窄,千百年来,驮着茶叶的马帮仍然从云南出发,沿茶马古道向北抵达北京,向南至东南亚,向西进入西藏甚至南亚。
图为重新演绎歌曲《走在铁路旁》MV剧照。 节目主办方供图如果说,茶马古道开创了云南与外界连接的历史,那么滇越铁路则开启了云南与海洋连通的先河。1910年,全长854公里的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米轨”铁路第一次将云南与海洋快速连接,也将云南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今天,茶马古道上刻烙着马蹄印的青石板早已消失,走过百年,滇越铁路也即将结束“使命”。但在滇越铁路旁,全长1700多公里的汕昆高速又将云南与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接连起来,云桂高铁更是开启了云南的“高铁时代”。
未来,快速发达的交通环境,必将使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往中,扮演物资运输、文化交流、对外开放等多方面的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