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特稿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时政特稿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分享给大家!
雷锋,一个名字,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在几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58年,中国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鞍山钢铁厂从全国抽调上千名技术人员。远在湖南长沙团山湖农场的雷正兴决定报名前往。
填表的时候,金字旁的“锋”字让他觉得自己有了钢铁般的力量,他正式改名为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相继题词,发出学习雷锋的伟大号召。
“雷锋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雷锋精神发表重要讲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今天,雷锋精神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厂里、文艺队、汽车班、出差路上,经常能看到雷锋埋头钻研、帮助战友、服务人民的身影。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于是就留下这样的赞誉。
一次在沈阳站换车,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一位丢了车票和钱的中年妇女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这位妇女含着眼泪问:“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市参观雷锋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永恒体现的不是物理时间存在的长短,雷锋去世时22岁,把有限的人生变成了永恒。”
新时代与雷锋所处的年代情况不同、挑战不同,但战胜挑战、赢得胜利所需要的进取锐气没有变,所展现的雷锋精神没有变。
脱贫攻坚一线,几十万“雷锋式”扶贫干部迎难而上,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抗击疫情战场,病房里、社区内、小村口、网络上,“雷锋”无处不在,爱心汇聚成河,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北京冬奥期间,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用“雷锋式奉献”参与冬奥、服务冬奥,让“一起向未来”的交响更加响亮。
……
超越时空,雷锋精神成为照亮我们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
辽宁省鞍山市,一座城,两代雷锋。
1977年1月,时任辽宁省军区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亲手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1960年1月,余新元还曾把另一个小伙送上军列,他就是雷锋。
当兵5年,郭明义种过菜、喂过猪、做过饭,干的全是脏活苦活。但是他从不抱怨,而且把每件事情都能做好,在部队里多次受到嘉奖。
“退伍走时,连长拍着我的肩膀说,明义,你在部队是学雷锋标兵,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一定要把雷锋精神坚持下去。”郭明义回忆道。
退伍以后,他长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郭明义发起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014年3月,“郭明义爱心团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信中,总书记希望大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今,橙色的、红色的马甲,是志愿服务的“标识”。在中华大地,志愿者的形象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3亿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他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致贺信时说:“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从农业社的记工员、县乡政府的通信员,到农场的拖拉机手、工厂的推土机手,再到人民军队的汽车兵……雷锋幼孤少贫,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对待困难,他说:“这些困难……‘纸老虎’而已。问题是我们见虎而逃呢,还是‘遇虎而打’?”对待坚持,他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
“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
今天,我们正大力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精神“是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雷锋精神,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添精神力量。
我们正大力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雷锋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所说:“如果13亿多中国人、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刘欣颜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