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之都”呼和浩特加快转型升级

导读: 2月15日,伊利集团举办工业旅游新闻发布暨参观体验活动。数据显示,伊利工业旅游自2000年开展至今,接待游客已达2.67亿人次。  在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乳业博物馆,来自全国各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乳业之都”呼和浩特加快转型升级"分享给大家!

  2月15日,伊利集团举办工业旅游新闻发布暨参观体验活动。数据显示,伊利工业旅游自2000年开展至今,接待游客已达2.67亿人次。

  在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乳业博物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仿佛进入敕勒川乳业发展的时空隧道。呼和浩特,这个3次被中国乳制品轻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乳业之都”荣誉称号的城市,也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伊利、蒙牛两家世界乳业10强的城市,正在从“一棵草”“一头牛”入手全线升级,由“中国乳都”跃升“世界乳都”。

  补齐短板势在必行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历史悠久的畜牧传统、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呼和浩特孕育出优质的奶源。自2005年以来,良种奶牛存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四项指标,一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乳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城市名片。

  记者了解到,尽管呼和浩特乳业发展基础好、条件好、势头好,但也存在奶源不足、牛源不足、草源不足短板,工厂等奶、牧场等牛、奶牛等草等现象仍然存在。伊利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项目相继启动后,全市日鲜奶加工能力已达到9400吨,而当地日产鲜奶仅3900吨,加上周边地区外供1500吨,仍有4000吨的缺口。2025年伊利、蒙牛两大全产业链项目达产后,缺口会进一步增大。全市奶牛存栏33万头,缺口27万头。奶牛育种体系不完善,种牛存栏仅600头。牛源长期依赖进口,受多种因素影响,进口活牛及种用胚胎受限。牧草种业核心创新能力不强,良种育成、繁育水平较低,苜蓿草、燕麦草自给率均低于30%。到2025年,青贮缺口190万吨,苜蓿草缺口39万吨,燕麦草缺口4.5万吨。

  “奶牛种业和牧草产业成为制约乳业升级的‘命门’。”呼和浩特市市长贺海东说,全市正凝心聚力补齐草种业、奶牛种业短板,力争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

  瞄准高端全面发力

  “庄户人不用问,奶牛吃甚你种甚”,一度成为呼和浩特为养而种的口头禅。但在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单元总经理赵国梁看来,这已经跟不上乳业升级的需要。

  “呼和浩特奶牛养殖方式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8年以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散养模式为主,2009年至2012年以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核算的小区饲养模式为主,2013年至2018年以标准化的专业化公司养殖为主,2018年之后便进入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牧场阶段。”赵国梁说,“乳都4.0版”实现了种植保障从玉米秸秆到玉米青贮,再到高端牧草、精配饲料的转变,“在优然牧业的铁帽牧场,高档奶牛一天的伙食标准达到了80元”。

  目前,呼和浩特全市种植饲草面积130万亩,年产量约280万吨。2022年,全市全面落实研发投入攻坚和创新主体“双倍增”的政策举措,专班推进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力开展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最后的加工利用,实施了35个课题的联合技术攻关。其中,全市青饲玉米种植面积100万亩,自给率达到100%。“作为龙头企业,伊利与全国280多座牧场合作。通过整合资源、选种选育、田间管理等措施,对各地牧场种植青贮玉米进行指导。”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韩吉雨博士介绍,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集成了青贮全链条31项技术标准,为优质青贮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提升等方面制订了详实的操作流程,实现了由“产量管理”向“品质升级”的转化。目前,伊利带动全国420多万亩青贮玉米种植的同时,实现最高亩产玉米青贮产量超过5吨、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超过30%的目标,已达到国际优质青贮标准。伊利实施开展“粗饲料本地化项目”,累计开发本地化粗饲料42种。

  自阿鲁科尔沁旗布局苜蓿产业以来,优然牧业“种好草”工作迅速扩展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通辽、兴安盟,辐射辽宁阜新、甘肃武威、山东潍坊、河南驻马店等地,产品也由苜蓿青贮拓展到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燕麦青贮、玉米青贮、高粱青贮、小麦青贮,遍布全国的优质牧草示范服务基地合计面积已达26万亩。作为一家生态型科技企业,目前蒙草集团已建成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18个适合不同地理、生态条件的种业研究院,收集种质资源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蒙草集团成功打造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在全国布局采种田25万亩,把200种乡土植物应用于各类生态修复和饲草升级。

  联合育种加快推进

  2022年,呼和浩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未来4年“中国乳都升级版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奶牛自繁自育,开展种公牛站与奶牛扩繁场联合育种,加快推进种公牛站、良种奶牛扩繁场和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

  伊利集团率先在奶牛种群建设与奶牛品质升级方面对牧场进行补贴,并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开展良种改良技术研究,帮扶牧场提升种群建设进度。3年来,累计为合作牧场发放良种奖励补贴1500万元,购牛奖励补贴1.2亿元。同时,伊利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依托50万头奶牛的基础数据,挖掘出顶级奶牛种质资源,创新集成种用胚胎生产、性别控制技术提升奶牛自主育种能力。在现有中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国内最大的奶牛育种数据库、种公牛核心育种基地。

  2022年,蒙牛集团与首农集团奶牛中心合作,在优质种公牛培育、体外胚胎技术、奶牛基因选择芯片技术、自主育种评估体系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每年推动自主培育优质种公牛40头,推广和生产优质冻精120万支,生产优质体外胚胎1万枚。

  作为育种领头企业,赛科星集团性控冻精达到年产100万剂,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已连续10年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保好种,育好种,用好种。”赛科星集团研究院院长李喜和说,该集团大力拓展育种业务,不但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引入奶牛优质冻精产品,还积极自主培育种源。目前,该公司拥有两座种公牛站,已累计培育高品质种公牛300余头,建成国际一流的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种场。

  “呼和浩特推出的乳业2025升级版,有草种业、奶牛种业的‘加法’,也有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推进全产业链低碳减排的‘减法’。”呼和浩特农牧局局长高涵介绍,《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扶持政策》被业内称为“奶业最强扶持政策”。两年来,呼和浩特在乳业发展上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志在推动“中国乳都”跃升为“世界乳都”。(经济日报记者 陈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