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造车“有套路”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苏州造车“有套路”"分享给大家!
在苏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相城区高铁新城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已初步形成。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11月3日,苏州太仓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在目检发动机零部件质量
2023年,工业大市苏州加速建设产业集群。
在太仓举办的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上,集中开工签约和投产投用产业项目142个、总投资916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
2021年,《苏州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就提出重点发展11大产业集群,其中包括汽车及零部件集群,涉及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方面。
“苏州把新能源汽车单独成立一个板块来推进,产业集聚建设从材料运输、采购成本等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实际利好,同时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敬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外资看好苏州
在位于太仓的舍弗勒新基地的现代化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机械臂在生产线上高效有序地工作,AGV小车按照既定路线运输货物,车间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订单进度。
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科技事业部总裁陈相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舍弗勒集团1995年在太仓投资生产,如今的太仓已经成为舍弗勒在大中华区的主要生产基地。新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建成后将成为舍弗勒集团在德国总部外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
外资为何看好苏州?因为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齐全。
苏州已经形成覆盖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系统等细分领域的完备产业链,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整车带动能力而言,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是引领者,但在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方面,苏州很多企业都是一级供应商。比如,博世新能源等都属于行业龙头。”苏州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处长张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苏州汽车产业已深度参与全球和全国专业化分工协作:全球百家整车重点企业和全国百家整车重点企业中有6家(宝马、捷豹、路虎、长城、奇瑞、金龙)在苏州;全球百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中有41家在苏州,其中6家多点布局;全国百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有8家在苏州设厂。
2022年,苏州全市1057家汽车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220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规上企业320家,实现总产值2300亿元,占比达44.1%。
除了配套齐全,苏州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也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苏州市各级政府定期走访、调研舍弗勒,了解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及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大量支持与帮助。”陈相滨说,“舍弗勒将新基地设在苏州太仓,是充分考虑了太仓完善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布局,以及良好的人才和配套等因素。”
“除了正在建设中的太仓新基地,舍弗勒还计划在太仓建造一个物流中心,以提升供应链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完善整体布局。”陈相滨说。
金龙出海
在整车方面,苏州拥有规上企业18家,产值211亿元,分布在商用车、乘用车和专用车等三大领域。作为商用车代表,苏州金龙整车年产能达2万辆,是国内大中型客车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从国内整体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看,由于近十年政府对公共交通能源清洁化的要求提升,在高补贴的推动下,新能源客车在国内城市大中型客车中的占比已达到相当份额。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业务正在成为新能源客车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苏州金龙正是新能源客车出海的领航企业之一。
2022年5月,250台苏州金龙海格清洁能源公交客车正式交付巴基斯坦;11月,苏州金龙在埃及本土化KD生产(散件组装)的批量纯电动公交客车,成功保障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用车需求;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6000多辆海格客车累计服务约600万人次并收获“零故障、零投诉”好评,打造了中国客车服务世界顶级赛事的新纪录。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品牌和服务模式输出,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海外合作模式,其在阿曼、埃及、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等18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积极融入当地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部长刘宝坤表示,海外客户对品牌和品质的追求较高,有指定供应商以及超长质保的需求。“我们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上发力,实现高附加值产品、高端市场和新能源车型的结构升级,助力为全球出行绿色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创新集聚
2022年12月14日,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主持召开全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座谈会,会议要求强化对创新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对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引导苏州高校完善专业设置,全面创新院校人才培育模式,加强与国内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及重点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合作,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
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是苏州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转化技术成果80多项、孵化企业150多家——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扎根苏州吴江区十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走在位于吴江区的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绿控”)工厂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一层楼密布着十几个实验室,工作人员正通过高低温试验箱研究产品应用环境与性能。
曹敬煜表示:“作为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创新型企业,苏州绿控是苏州的科技招商领军人才项目。2011年项目启动,苏州第一时间给了我们十亩的地块,表明了政府坚定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同时,政府部门也积极帮助我们与吴江公交等单位牵线搭桥。后来又陆续支持了三个地块,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曹敬煜介绍,苏州绿控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近三年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值超过10%,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0.38%,均保持较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苏州市整体汽车产业已经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8名(包括5位院士)、省双创人才35名、姑苏领军人才82名,建设博士后工作站11个。从人才创办企业来看,已有上市企业8家、瞪羚企业42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1家,还引进了长三角汽车工程研究院、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23家国内业界顶尖机构。
换道超车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通信、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口。近两年,苏州在智能驾驶赛道上重点发力,陆续推出《苏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
位于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内的探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车规级激光雷达供应商和感知方案集成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自主避障方面,激光雷达是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探维科技首席运营官沈罗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与合创汽车联合开发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MPV(多用途汽车)车型项目中,探维科技开发了具有ROI功能(智慧型视频编码技术的一种)的激光雷达产品,让激光雷达从应用效果和参数指标上做到最优解。
“提升产业链韧性,探维科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沈罗丰介绍,首先是通过设计端进行降成本和保供应,摆脱核心元器件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搭建国内供应链体系;其次,产品采用定制化方案,在打造自身技术壁垒的同时,也增强了供应链管理的韧性。
在苏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相城区高铁新城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已初步形成。目前,高铁新城已集聚相关企业超过160家,覆盖软件算法、环境感知、仿真测试、基础设施、出行服务、通信网络等30余个细分领域。吉利汽车、曹操出行、智加科技等龙头型企业纷纷在此布局。
“我们看到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在智能驾驶方面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沈罗丰说,“通过产业集群建设,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更加密切,降低了企业沟通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本地化支持也更加完善。”
江苏省内,常州近年来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先行一步,打造出广阔版图。业内人士认为,常州强在整车制造和配套,而苏州正在汽车零部件和自动驾驶技术上发力。
面对2023年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苏州决心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角逐中实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