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师大教授十年收集三百余件民族乐器:留住这些“天籁之音”

导读: 缠枝菊花纹及兔衔灵芝纹梳背——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互鉴 【解说】这里是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打造的“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云师大教授十年收集三百余件民族乐器:留住这些“天籁之音”"分享给大家!

【解说】近日,记者在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大厅内看到,这里陈列着五花八门的民族乐器,不断有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到陈列柜前取出乐器,或是进行演奏,或是研究学习乐器的发声原理。

【解说】这里是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打造的“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与常见的拥有独立展厅的陈列馆不同,该陈列馆利用学院大厅的公共空间建造。乐器陈列馆营造出一种地域音乐文化氛围,师生每次路过大厅,都能“遇见”这里展出的乐器。

【解说】近十年来,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杨琛及其研究生团队在中国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到了大量民族乐器,其中的大部分乐器藏于“中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非遗音乐舞蹈教育资源数字化陈列馆”。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杨琛

到目前为止,我们带的研究生团队已经跑到了云南、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然后海南、湖南、湖北,这些省份我们全部都跑了,然后就是收集。现在到目前为止,我们计算了一下,我们一共采访了218位民间艺人,各个民族的民间艺人,然后一共收了有350件左右的乐器。

【解说】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杨琛发现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濒临“灭绝”的民族乐器,很多乐器甚至从来没有问世过,有的乐器仅剩唯一的民间艺人掌握制作技艺,这些乐器亟待研究和保护。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杨琛

乐器首先我们要先对它进行制作,这个制作工艺是很复杂的,你必须要有很好的一个传承,你要大量学习,学习好,你把这个乐器做好之后,你还要进行训练,练习和演奏。我们知道每一件乐器,其实不管任何一件乐器,你要想学习,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说这个乐器的传承,现在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解说】目前,杨琛和他的团队正在对这些乐器制作技艺进行采录,把乐器的制作过程和演奏技巧等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拍摄和记录下来,是保护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十分重要的一步。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杨琛

任何一件乐器,它的制作技艺,是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乐器,它的底层文化基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而且我把它这个技艺采录下来之后,整个的过程采录下来之后,即便将来这个乐器可能失传了,但是它的制作技艺,我们保存下来了,我们后续比如对他的乐器进行复原,或者一些其他的工作,我们都还是可以继续做的。

【解说】今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乐器实物,还能够看到民间艺人演奏时的样子,听到乐器演奏的声音。杨琛介绍,这种直观感受对认识乐器,感受音乐是非常有帮助的。未来他还会带领团队去更多地方发现和收集民族乐器。

【同期】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 杨琛

我们云南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多乐器,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它的音乐结构也非常简单,可能有的乐器只能吹一个音,有的可能只能吹三个音,但是它这些乐器越简单,就越能体现出它的最基本原理,甚至我们从学术研究当中来讲,我们看到这个简单的乐器,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启发,那是不是原始社会,古人就是这样演奏的,是不是这样做乐器的,甚至我们由此可以去思考乐器是如何起源的,甚至我们还会更深入思考,音乐是如何起源的。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