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六年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建设呈五大亮点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经济观察)六年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建设呈五大亮点"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题:六年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建设呈五大亮点
中新社记者 刘亮
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迎来六周年。从曾经的“一张白纸”,至如今的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六年来,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建设进展呈现以下五大亮点。
3月29日,航拍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五标段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两个“1 N”体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六年来,雄安新区规划和政策体系构建形成,呈现“1 N”格局。
在“1 N”规划体系中,“1”指雄安新区规划纲要,“N”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
在“1 N”政策体系中,“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配套实施方案,目前有关方面出台了19个配套实施方案,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石敏俊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这是中央对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要求。好的顶层设计,是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建设朝着符合整体战略目标的方向前进。
一颗不变的“初心”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六年来,雄安新区建设坚守初心,稳步推进。
2021年起,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一批重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包括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中国星网总部主体结构已封顶,多家央企总部加快建设,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确定选址等。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愿景,正在雄安这片热土上逐步变成现实。
2022年12月31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六环至市界段完工通车。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一座现代化城市轮廓
显雏形,出形象。雄安新区建设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轮廓逐步浮现。
一栋栋住宅楼崛地而起,为容东、容西、雄东片区近12万民众筑上“幸福巢”;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加快构建,推动雄安新区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一张庞大的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燃气等市政设施网络逐渐成形,为城市增添更多人间烟火气。
“雄安新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雄安新区建设开创了中国城市空间立体综合开发新模式,正在将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建在地上、一座日益完善的市政设施城市建在地下、一座数字智慧城市建在“云端”的蓝图转化为现实。
一幅绿色生态画卷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新理念。六年来,雄安新区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一幅绿色雄安生态画卷已展现在眼前。
2017年,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种下第一棵树,绿意由点及面,如今绿色已逐渐在雄安大地蔓延,森林覆盖率达34%。六年来,在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推动下,雄安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水质逐年好转,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底色进一步筑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贾若祥说,“先植绿、后建城”就是要将雄安新区融到大花园之中,谱写蓝绿交织、淀城共融的生态画卷,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航拍雄安新区容西片区的安置房。(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一张公共服务体系网
六年来,一张集医院、教育、政务、就业等服务于一体的优质公共服务网徐徐铺开,“网”住民生大小事,更“网”住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位于启动区北京援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项目建成交付,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数十所京津冀优质学校、高水平医疗机构与雄安新区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政务服务做到“就近办、自助办、网上办”;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高端高新产业的培育以及优质企业的陆续入住,都在多方位为就业“保驾护航”。
“公共服务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展望未来,石敏俊强调,雄安新区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留凤筑巢”。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有利于雄安新区培育内生的“造血功能”,为留住人才、发展相关产业打下扎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