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改革开放逐浪高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攻坚克难 改革开放逐浪高"分享给大家!
改革开放,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大道如砥,战鼓催征。新春伊始,全省上下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动力活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力争新成效,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澎湃动能。
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借东风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福建的发展,深深打上改革开放的烙印。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福建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晋位跃升,林改、医改等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取得新成果,数字政府、海丝中央法务区、工业用地“标准地”等一批引领性、标识性改革不断深化。
激发改革动力,带来发展红利。去年,福建推出48条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一揽子政策和21条接续政策。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转化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1.9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1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迎着问题上、敢啃硬骨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2月16日,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周祖翼主持召开十一届省委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增强改革意识、砥砺改革精神,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争优、争先、争效,进一步彰显福建改革的担当作为。
越是经济处在调整的时期,越是调整优化结构的时机,越要苦练内功、抢占先机。2023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字里行间表达出福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健全新时代科技特派员机制,深化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改革提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动国资国企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集成改革;
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完善中印尼、中菲等“两国双园”建设机制……
目标既定,勇往直前。福建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借东风,在大局之下谋发展、在大势之中勇作为。
向关键处挺进 在最难处攻坚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面深化改革,要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啃“硬骨头”,下真功夫,获新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是制约福建科技创新的瓶颈。
对此,我省去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今年,福建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坚持创新不问“出身”,在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方面继续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今年2月,福建首次设立“行业领域”省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建成首个省级天通卫星电话应急管理平台,启动“高抗优质大黄鱼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项目。
改革,正激发出科研人员更大的创新创造热情,让福建创新发展势头更趋强劲。
——“福建制造”大而不强,迫切需要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深化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改革提升、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支持泉州开展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成为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的改革重点。
2月初,泉港百宏化学新材料、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园区、晋江经济开发区低效用地连片盘活改造等一批具有改革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的重大项目集中上马。“我们对照标杆城市,健全常态化高效落实机制,快速落地转化政策,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聚优化,努力在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泉州市委负责人表示。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助企稳企,尚需数字化改革的精准助力。
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企业主吴秀丽用同一套材料、一份表格,完成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两个手续。“以前要到两个窗口分别提交材料,现在一个窗口同步办理,真方便!”
营商环境是数字福建的重要应用场景。今年1月,福建出台数字政府改革和建设总体方案,探索构建一体化数字政府体系。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对内对外营商环境数字化闭环正是内容之一。“目前,我们正依托闽政通APP,设置掌上企业服务专区,将分散在各领域的2400多个高频涉企服务进行整合,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体化、畅通的便民服务。”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开放兴,则福建兴。福建的发展活力,靠深层次改革来激发;福建的发展空间,靠高水平开放来拓展。
2月3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7年后,福建发布《福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平台提升行动方案》。3月,启用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平潭)中心。自贸试验任务全面“升级”,可谓任重道远。
找准定位,区域联动。集聚发展合力。
今年以来,福建各地党政负责人纷纷率团北上南下“走亲戚”,开展招商引资、经贸交往、对口合作,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赴京津冀招商推介。全国两会刚落幕,莆田市在京举办的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23个项目,涉及数字经济、能源化工等领域,计划总投资236.8亿元。
南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截至今年2月底,龙岩市已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95个、总投资354.6亿元,在谈项目35个、总投资约120亿元。此前,总投资20亿元的益善生物医疗智慧产业园项目落地龙岩;龙岩市物流枢纽纳入广州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总盘子;上杭县与深圳前海合作建设我省首家铜产业数字化智慧供应链平台,已实现200多亿元现货交易。
北上拥抱长三角。三明市北上进沪举行重点产业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投资106.13亿元。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关专家表示,福建必须进一步加快港口智慧化建设,提升口岸通关环境,扩大口岸开放;对接RCEP等多双边经贸合作协定,加快推进中印尼、中菲等“两国双园”建设,加快发展“丝路贸易”“丝路投资”“丝路电商”。
闽台一家亲。去年我省对台出口增长22.9%,新设台资企业户数、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均居全国首位。今年,福建将继续深化闽台融合发展,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吸引台胞参与基层融合实践。
深化改革开放无法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福建人民用“闯”的决心、“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直面问题,向关键处挺进,在最难处攻坚。
改革为了人民 改革依靠人民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是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依归。2023的改革之路,仍然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给基层群众更稳的“医”靠。近几年,福建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创双高”、各级医疗机构达标扩能等项目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增量明显。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共体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成为福建深化医改的新任务。
今年1月至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旗山院区开诊不到三个月就完成近千台手术,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80%,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2月,福建省立医院与松溪县、寿宁县、霞浦县医院签约,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设备装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详细列出帮扶工作的问题清单、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大手”“小手”牵得更紧。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2月24日,三明市教育局刚与上海市教委签订共同推动革命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口合作协议,3天后就派出150余名教育行政干部及学校负责人赴上海,进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能力提升培训。
继近两年“总校制”、近视防控、招生制度、留守儿童“雏燕”关爱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三明不仅成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更乘我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东风借船出海,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优化办学规模。
改革的伟大历程,依靠人民的创造伟力。深化改革,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基层找办法,向基层要智慧。
武夷山,福建最耀眼的绿色明珠。2021年,南平市谋划提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建设,探索分层分区系统保护,用环带“外圈”保护国家公园“内圈”,为实现绿色发展探路。
目前,环带总体规划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专项研究已形成初步成果。好资源带来好经济,当地在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武夷山脉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竹林碳中和创新工程等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构建环带“三防一提升”森林资源联动保护机制,通过完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推广区域内生态补偿“绿水补偿”等改革措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激活“绿色不动产”,让“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省委深改委2023年工作要点,九大方面深化改革开放任务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涵盖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时代催人奋进。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里,福建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稳舵扬帆,破浪前行。(福建日报 记者 吴毓健 储白珊)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