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代云川:世界最大高山连续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东西问丨代云川:世界最大高山连续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重庆4月22日电 题:世界最大高山连续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专访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代云川
作者 张旭
“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的生态系统服务专家最近进行的专项论证,再度吸引了业界对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的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连续体,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涉及8国疆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是国际保护生物学界关注的重点。
为何要保护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面临哪些现状和挑战?为何亟需跨境合作?对此,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代云川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要加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代云川: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位于亚洲中部,涉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等8国疆域,涵盖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多个高山生态系统。
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众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高山草甸、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荒漠、湿地和冰川等。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告,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拥有超过15000种特有物种。这里拥有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4个,全球200个关键生态区中的60个,以及330个重要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
岩羊。代云川 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及其邻近区域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即遗传资源、食物资源、淡水资源、营养物循环、物种进化以及气候庇护所等,超过19亿人受益于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高山兀鹫。代云川 摄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代云川:首先,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不仅跨越多国行政边界,也跨越不同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边界。由于不同文化、语言和宗教之间的差异,传统认识和民俗信仰直接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例如,在一些宗教中,有一种传统的生态保护观念叫“修行与生态平衡”,即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应保护自然环境,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来支持自身的修行;而另一些宗教则会强调人类的支配权和掌控权,而不是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作为世界登山圣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山者们也给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登山者们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习惯和意识不同,一些登山者可能并未意识到残留垃圾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再次,该地区仍存在非法采伐、猎杀和野生动物贸易等问题,对野生动物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各国制定了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但其制定标准和执行情况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协调和统一;加之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力等原因,这些政策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藏原羚。代云川 摄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亟需跨境合作?
代云川: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性自然遗产,不受国界、地域的限制。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动物庇护所和迁徙“走廊”带,由于该地区8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动物迁徙与生态廊道建设方面难以达成一致目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
因此,跨境合作和国际保护机制对于保护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西藏棕熊。代云川 摄中新社记者: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代云川:个人认为,在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过程中,应大力促成关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化和法律的趋同。
建议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并在此背景下,进行文化交流和对话,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体系,制定共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构建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解濒技术共享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和利益,进而推动跨文化、跨国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法律扮演了规范和监督的角色,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政府、社区、企业等各方在生态保护上承担相应责任。
文化则扮演了引导和支持的角色,通过传统文化、信仰、习俗等方式,引导人们重视生态环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制度是拉近社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用文化牵引全球主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再用法律反哺文化。这种既具传统文化根基又具现代适应性的法律对于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跨境保护极为重要。
雪豹。代云川 摄中新社记者:中国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中,做出了哪些努力?
代云川:“一带一路”倡议给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积极推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例如,中国与尼泊尔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山区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项目,加强了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中国已在该地区开展了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包括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等。又如,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等国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雪豹保护”项目,支持雪豹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在该地区建设了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如水电站、风电站等,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中国积极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举办生态文明论坛、推广生态旅游等,倡导民众爱护自然环境,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
受访者简介:
代云川,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农学博士。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地管理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资源生态与区域绿色发展研究。以第一作者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生态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全球生态与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生态学报》《地理科学进展》《生物多样性》等刊物上发表SCI及其核心论文20余篇;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多样性》(Diversity)客座编辑,《生物多样性与保护》(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全球生态与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生态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