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导读: 题: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作者 单鹏 贺劭清 岳依桐  5月12日清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肃穆庄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阿坝5月12日电 题: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作者 单鹏 贺劭清 岳依桐

  5月12日清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肃穆庄严。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中有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刚上小学的孩童。《思念曲》婉转低回、反复回荡,人们排着长队,在祭祀墙下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图为映秀镇“博爱新村饭店”外景。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当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15年来,汶川震区在废墟中迎来重生,而经历了这场巨灾的人们亦带着祝福,向心而新生。

  今年31岁的曾强专程从山西赶回来缅怀逝者。地震发生时,曾强是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在看到四周滑坡的山体已长满绿树,映秀镇重建一新、老乡安居乐业后,曾强很是高兴。

图为杨云刚在给客人上菜。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汶川特大地震,深深地改变了每一位亲历者的人生轨迹。

  被称为“汶川哥哥”的张自立,在2022年泸定6.8级地震救援中怀抱婴儿安全转移的影像,感动了无数网友。正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的被救经历,让他选择成为一名消防员。

  乒乓球给了在地震中失去右腿的王睿第二次生命。一次次奋力挥拍中,王睿成为中国国家队一员,并最终站上东京残奥会冠军领奖台。

  同样在地震中失去右腿的“钢腿女孩”牛钰,15年后成为拥有两百多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她摘掉假肢上的海绵,自信地迈着小钢腿走T台、跑马拉松。她即将面世的个人传记,也在告诉残疾朋友:身体有缺陷不意味着人生“躺平”,不完美的身躯依旧能活出精彩人生。

  知名藏族作家阿来在汶川震区担任志愿者长达8个月,之后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创作了《云中记》。谈及创作初衷,他说,“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生命所呈现出的意义。”

  当年参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救援的专家学者,不少已成为中国防灾减灾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无数科研人员努力下,中国在2008年后从无到有建立起覆盖240万平方公里、全球覆盖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网,滑坡预警技术同样进入世界前列。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救援专家才拿到第一张震区有效光学遥感影像,而现在卫星影像已经可以实现天级覆盖,正在向小时级迈进。”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至今难忘汶川救援之难。他说,如今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中国专家就能生成震区同震滑坡危险性预测图;几十分钟后,应急抢险的无人机就可以飞抵现场,带来精确到厘米的现场图。

  15年后再访汶川震区,当年的废墟上已建起美丽的家园。提前一年完成灾后重建目标后,这片土地经历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如今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乡村旅游、5G通信,又为当地振兴再添翼。人们在这片土地奋斗,参与、见证新生。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李君,震后回到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和村民一同探索“远山结亲”“共享养猪”。在广元市青川县电商创业的赵海伶,帮助当地6000多户农户的产品走出大山,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地。“只要找准方向,在家乡也能闯出一番不亚于大城市的天地。”她说。

  当年从废墟下穿透出生命之光的“可乐男孩”薛枭,如今已是“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馆长。他专注公益,不仅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还计划参加2023汶川马拉松,在奔跑中见证汶川新貌。薛枭说,感恩之心相伴自己一路向前,今日他还想给15年前的自己道一声感谢,“感谢15年前没有放弃。”

图为杨云刚烹制菜品。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青山妩媚,江水如碧。近午时分,映秀镇“博爱新村饭店”飘出阵阵豆花清香,游客闻香而往。“今天中午摆了20多桌,‘幸福酥肉’和‘带劲豆花’是每桌必点菜。来得晚的客人坐不下,我们就把他们介绍到隔壁的餐馆。”老板杨云刚笑着说,一口酥肉、一口豆花,是映秀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完)

【编辑:曹淼欣】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