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森林“隐身人”的世界:守住心底的一抹绿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探访森林“隐身人”的世界:守住心底的一抹绿"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内蒙古大兴安岭5月15日电 题:探访森林“隐身人”的世界:守住心底的一抹绿
作者 张玮 隋海涛
毛毛狗的苞牙随风飘动,解冻的河流蜿蜒淙淙。小满将至,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的甘河生态功能区充满盎然生机。
甘河,鄂伦春语,意为大河,是嫩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伊勒呼里山主峰大白山以西,坐拥内蒙古大兴安岭35.7万公顷绿水青山,不仅承担着嫩江及其下游松花江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全,还调节着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
图为甘源林场驻防护林员进行林间巡护。 隋海涛 摄这里驻扎着数千护林人,他们进深山、钻密林、入草场,似森林中的“隐身人”,平日不见其踪,却牢牢守着根植于心底的一抹绿。
“车轮 脚步”丈量山林
甘源是甘河的源头,辖6.5万余公顷生态功能区,是甘河森工公司最远的林场。
由于甘源生态功能区面积大、巡护线长、巡护道路崎岖难行,甘源林场的护林员们成立了机动摩托车巡山队。
“巡山队共8人,分两个小组,于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在林间山道上巡逻。”甘源林场护林员王双鹏认真地说,进入春季防火期以来,巡山队的巡护工作更是谨慎得很。
图为甘源林场机动摩托车巡护队巡山。 隋海涛 摄“甘源沟壑纵横,林深树茂,甘上湿地草场集中连片,步行巡护周期太长,我们就选择‘车轮 脚步’相结合的方式巡山。”王双鹏说,路好的地方就骑车巡护,不好走的地方就换成徒步。“这样,提高了巡护效率,最大限度地延伸护林管护的触角。”
甘河众溪流如玉带陈列,植物种类繁多,完整的生物链让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也为穿梭在林间的巡山队员们提供了别样乐趣。
“我们经常都能看到灰鹤、猫头鹰和狍子等野生动物,特别是在早晨,狍子会到小河边喝水,有时候还会和我们进行一阵眼神交流。”甘源林场机关调度员陈玉柱说起林间趣事滔滔不绝,“最有趣的是,功能区总能看见一对灰鹤出双入对,它们是‘恩爱夫妻’,多年生活在这里,不曾离开。”
每天在人迹罕至的林地里巡护,偶遇野生动物总能让护林员的跋涉有温度。
“每一棵树都是孩子”
“每一棵树都是孩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森林。”同是57岁的瞭望员金立新和王佩峰,在甘源瞭望塔守望山林已有7年之久。从望远镜里远远望去,他们似乎能清晰地清点出辖区内的每一棵树。
“我们对塔下的山林、道路、河流、雷击点再熟悉不过了。”两个人不仅可以迅速精准地判断出雷击点的位置,还能依靠观察到的位置、风向和烟火情况,预估出火情的大小,为扑火队员的调配提供参考意见。
“我们就是要当好森林的‘眼睛’。”比起常与寂寞为伴,王佩峰更心疼他眼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
“别看这几天下雨,一旦放晴,林地植被就干燥了,夏季多有干雷暴,火险等级高,可得盯紧点儿!”远山源江林场护林员任景彪和源江林场党支部书记马丰海巡护在幽长而宁静的林间小道上,言语间从未离开过防火。
图为源江林场护林员整理防灭火备品。 隋海涛 摄森林管护员王加祥和同事们迎着生冷的山风驻守在管护区一线,防止火源入山。“别看我们这些驻防队员平均年龄都50多岁了,可一旦上火场,一个都不含糊。”
逆势现身的“隐形人”
一场冷雨过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清晨格外明亮且清新,护河柳的苞牙逆风生长,鸟儿婉转的鸣叫响彻山林。
图为实战演练中,森林消防队员奔赴‘火场'。 隋海涛 摄“各队员注意!源江林场生态功能区公益林西南端发生森林火灾,全体都有,立即出动,进行扑救!”远山源江林场的应急事务处驻防地响起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的指令。
扑火队员们迅速整装、集结、登车,奔赴火场。现场分析、制定作战计划、下达指令、打开火线突破口、寻找火源,攻打火头……向火而行的森林消防扑火队员,像极了电影里在危难关头突然现身的英雄。
从接到“火情”报告,到组织集结队伍、出发、行进、扑救,直至“扑灭林火”返回营地,他们仅用35分钟完成这场演练,流程清晰,动作熟练。
扑火中队中队长姜洪虎告诉记者,这样的实战演练在防火期期间会密集开展。“我们是最不想听到警报响起的人,我们也是最需要做足准备的人。”
初夏,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山风还是很冷、很硬,但积雪融化、万木吐绿,所有守护和付出都在悄悄地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