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北涉县太行古梯田:从“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导读: 齐齐哈尔新闻网邯郸6月6日电 题:探访河北涉县太行古梯田:从“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作者 陈虎斌 李晓伟 王天译 芒种时节,万木葱茏,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涉县旱作石堰梯田正值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探访河北涉县太行古梯田:从“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邯郸6月6日电 题:探访河北涉县太行古梯田:从“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作者 陈虎斌 李晓伟 王天译

  芒种时节,万木葱茏,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涉县旱作石堰梯田正值农忙季。天刚蒙蒙亮,当地“85后”新农人王虎林就和村民们一起扛着锄头、牵着毛驴上了山。

  5月2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授证仪式,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是中国被新认定的4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非常激动,家乡发展迎来了新契机。”王虎林笑言。

  王虎林是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人,该村属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核心区。早在13世纪,当地先民便凿石垒堰、修建梯田、种植谷子等维持生计。经过700多年不断修建,涉县梯田总面积达204平方公里,分布在46个村庄,由大小8万多块梯田构成。

  “到访过涉县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们曾赞叹,‘这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贾和田说,700多年来,当地先民用自己的双手“向山要田,包土成田”,并围绕“保土保水、蓄水用水”,探索出一套“集雨保墒、轮耕间作、用地养地”的旱作农耕技术,既给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生计,也为这个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区打造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的样板。

图为6月6日,王金庄村民在梯田上劳作。 陈虎斌 摄

  经过数百年优化种植和品种选育,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保存77种171个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2021年9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典型案例”。2022年5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先天的不足正是我们后发的优势。”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史保明说,近年来,当地制定梯田系统保护管理办法,完善农耕文化保护利用管理体系,挖掘梯田农产品品牌价值,开发出小米、玉米、大豆等系列产品,还发展电商、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吃着梯田小米长大的王虎林看到了商机。2015年,他和合伙人一起成立合作社做电商,销售家乡的小米、花椒、黑枣等农林产品。2022年以来,小米销售量已超4万斤。

  “这里的小米都是老种子种出来的,煮出来的饭软糯香甜,所以很受欢迎。”王虎林介绍说,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名气,小米、花椒等农产品销售势头良好,今年已经有2万斤小米订单。

  梯田脚下的涉县井店镇刘家村前,湖水碧绿幽深,亭台倒映,白墙黛瓦,挂着各地车牌的小汽车络绎不绝。

  “饭菜来啦,豆角焖面、南瓜稠饭……”刘家村村民刘张太穿梭在自家农家院里上菜。“梯田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除了梯田上观光,还到农家院里品尝地道美食,高峰时我们一天收入4000多元。”

  近年来,涉县围绕梯田农耕文化,打造太行梯田大峡谷,发展梯田毛驴游、生态山水游。当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王金庄周边旅游从业人员达570人,各类农家乐、民宿等超过80家,每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万元以上。(完)

【编辑:刘欢】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