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戏剧”,美国中学生在华打开“全新世界”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文 戏剧”,美国中学生在华打开“全新世界”"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中文 戏剧”,美国中学生在华打开“全新世界”
作者 曾玥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中国戏剧和中国的艺术文化。”16日,美国中学生莎拉·德伯特在北京感慨道:“这次经历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德伯特刚刚结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当日,美国版《东海人鱼》教育专场演出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上演,“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项目随之启动。包括德伯特在内的15名美国中学生在“中文 戏剧”的创新教育模式下,用中文表演戏剧,将她们用一年多时间在美国筹备的演出展示给中国观众。
中国经典迎来西式改编
“收集千万只海蚌的乳汁和千万种鲜花的露水,只为让人鱼姑娘的双腿复原”……《东海人鱼》原是中国原创剧目,经过改编后,由美国学生团用中文完整呈现。
7月16日,美国版《东海人鱼》教育专场演出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上演。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演员们的表现张力很强,”现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说,自己被演出的艺术效果所震撼。“演员们的中文说得很好,她们能把一个多小时演出的中文台词都记下来,很不容易。”
饰演青年金珠子的梅林·约凯拉因为流利的中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此前已经学习中文三年有余,但长段、密集的台词仍颇具挑战。演出后,她用中文说:“剧本里有太多的台词,一开始很难记忆,但是我练习得足够多就可以(克服)。”
在《东海人鱼》的剧本里,她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做好人要做到底,做好事也要做到底”,她认为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这是一句非常有力量的台词,我崇尚这种做好人和做善事的力量。”
“中文 戏剧”的“全新世界”
美国版《东海人鱼》教育专场演出是“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项目的成功实践。在“中文 戏剧”的创新教育模式下,美国中学生用中文表演戏剧、以戏剧理解中国。
“通过这次经历,我对中国文化大开眼界。”演出的绝对主角、人鱼姑娘的饰演者阿玛雷·斯维尔说。
然而对她来说,从台下走到台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学习剧本上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此前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文,所以我从辨认字体和听发音开始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之后,我再把各个词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剧本。”
为了展现人鱼姑娘在海里游动的画面,斯维尔在剧中的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坐在升降机上完成表演。在她看来,最大的挑战便是在有限的彩排时间里,将语言、记忆、表演与舞台结合起来。
玛雅·金托饰演的金珠子外婆深受观众和演员们的喜爱。当她回忆起彩排的画面时难掩激动,“最近一次当我演到角色死亡的场景时,我看到我的中文老师躲在角落里哭了。我知道我的演技和中文水平都还不够好,但它能够打动我的老师,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联结东西、和而不同
“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想起某个好久不见老朋友,记忆跟着感觉慢慢变鲜活,染红的山坡道别的路口……”当日演出后,美国学生还与现场近500名北京大中小学观众进行了交流。结束时,两国学生清唱《凤凰花开的路口》,互相道别。
7月16日,北京大中小学观众与美国版《东海人鱼》表演团队进行了交流。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看到这一幕我特别感动”,美国版《东海人鱼》项目总监、制片人陈苏寒说,“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项目自2020年筹备以来,历经八次选拔、三次培训,跨越美国两州,终于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展示成果,“中美学生交流时的笑脸,以及他们对于相互认识、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渴望,十分难得。”
美国版《东海人鱼》编舞沃尔特·巴雷拉表示,在此项目运行之初,主创团队大都通过肢体语言来完成教学。但随着项目逐渐深入,东西方文化日益交融,构成了令人难忘的经历。
“我最喜欢与来自中国的导演及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过程,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仍然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呈现这样的表演,并且收获如此热烈的反馈。”巴雷拉说,他和美国学生团里的很多人一样,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之旅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纯粹的兴奋、喜悦、温暖和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