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法治护航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分享给大家!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法治护航,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扫描二维码就可实现药品说明书的电子化展示,可自行放大或缩小;按下一键语音播报按钮,就可以直接听到关键部分的语音播报,有效避免说明书字太小带来的使用不便……”近日,上海的几位老年志愿者收到了某药品说明书的“适老化改造试用版”。
近年来,各界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关心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升其生活品质。6月2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表决通过,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专门立法: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定位、原则和管理体制
“此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则制度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中,如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国务院还曾专门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叶静漪说,相关法律法规在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界还是期盼能有一部专门法律,增强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权威性和针对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定位、原则和管理体制。各项规定清晰、完整、科学、全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说。
这部法律在立法目的中明确:“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保障重点是残疾人、老年人,在制度设计、标准确立、建设要求等方面,紧扣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有力回应了现实需要。”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廖娟说。同时,法律在适用范围中规定,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这扩展了社会服务范围,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
该法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对此,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说,以法律原则的形式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无障碍环境的包容性。
“某路段盲道紧靠大树且两侧狭窄,影响盲人安全出行。”6月,江苏省某地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接到了这样一条线索。
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取证,制发检察建议,监督相关部门有效处理……很快,盲道恢复了畅通,无障碍环境得到了维护。
“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便是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确立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制度之一。
规定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相关制度,扩展无障碍社会服务范围,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机制,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制度……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写下生动的法治注脚。
开门立法:深入了解全社会的无障碍需求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立法过程中,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得到贯彻。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许多来自基层的民情、民意、民智在法律中得到体现。
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居民黄雪莉一直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分关注。这天,她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询意见的通知。
“国家鼓励工程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邀请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组织以及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代表,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体验试用……”细细翻阅草案文本,这一条款让黄雪莉心头一颤。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大爷略为艰难地下楼梯进地铁。我就问他,为什么不乘坐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他却茫然地摇摇头:无障碍电梯在哪里?我自己找了找才发现,原来这个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位置比较‘隐蔽’,且还要过马路才能到达。”黄雪莉说。
“无障碍设施不仅要有,还要设计得合理、便于使用。如果无障碍设施建设得不合理,竣工后就很难进行改造。”黄雪莉提出,要让无障碍设施真正便利特殊人群,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让相关人群提出意见。后来,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
据介绍,在立法过程中,通过重庆沙坪坝、天津小白楼等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许多群众的心声被传递到立法机关,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款。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立法机关认真研究和吸收。
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在履职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适龄视力残疾学生开始接受融合教育。但是不少学生反映,由于缺少专门教材,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是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教材,“普通教材的字号、底色、图片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影响孩子残余视力”。
“加强大字版教材的出版和供应,满足低视力学生的需求。”这条建议被王永澄代表带到了全国两会。
“根据王永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如今,法律规定: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满足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说。
科学立法:推动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问题
“立法过程始终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举措。”石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李莉一直关心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自己多次拄拐爬到没有电梯的顶楼走访“悬空老人”的经历,让她深感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李莉代表就提出关于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具体建议。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问题,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就给予了回应:“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弘扬中华民族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加强沟通协商,依法配合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
盲道的建设极大方便了盲人群众的出行,但盲道被占用、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记者曾走过一段盲道,发现不长的盲道上,“叠嶂重重”:先是左边的一棵小树“旁逸斜出”,枝丫阻挡了前进路径;往前没走多远,成片的地砖又“不翼而飞”……
“盲道建得挺好,可维护得不好,盲人走过可能发生危险。”一位路过的市民感叹。
“在一些地方,无障碍设施‘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保障措施不充分,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石宏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法律进一步明确所有权人、管理人的维护管理职责,并设“保障措施”“监督管理”两个专章。
“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发力。”石宏说,要做好配套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促进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记者 金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