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症状!一定要尽早筛查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这些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症状!一定要尽早筛查"分享给大家!
明天(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除了大家熟悉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瓣膜病由于近年来患者的明显增加也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专家提醒,心脏瓣膜病在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发现,需要引起公众尤其是老年人的警惕。
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所导致的心脏疾病。心脏的四个瓣膜通过张开闭合运动,控制着心脏的和全身的血液供给。如果瓣膜出现异常就会妨碍血液流动,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损害。日前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约为3.8%,也就是说约有2500万人正遭受心脏瓣膜病的影响,其中150万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风险从60岁左右开始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位就有1位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过去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逐渐降低,而老年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增加。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 张戈军:(心脏)瓣膜病在早期的时候,比如说轻中度的损害的时候,很多患者是没有症状的,症状非常隐匿。早期的时候首先表现为就是说感觉自己体力下降了,运动量可能会在减小。以前能干的一些活,现在干起来可能会感觉比较费力。那么再往后发展,有些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心悸,再还有患者表现为胸痛。这些症状在冠心病里边也是类似,所以我们不能说只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他是不是得了(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高风险人群出现症状应尽早诊断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误诊率、漏诊率较大。有几类人群是患病的高风险人群,专家呼吁这些人群尽早筛查。
心脏瓣膜病的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既往有心脏病史的人群;患有风湿热的人群;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人群。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 张戈军:我们知道有一些危险因素,像高血压,然后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一些和冠心病类似的一些危险因素,其实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里面,同样也被认为是危险因素,已经有研究能够证实这一点。所以我们去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我们降低这些老年退行性的这种瓣膜病变,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
专家提醒,心脏瓣膜病的高风险人群,或者疑似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医院检查。通过医生听诊,再辅助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就可以及时确诊。心脏瓣膜病过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介入技术的发展,无需开胸就可以实现瓣膜置换。即使是高龄、体质弱或者有手术禁忌的患者,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 应抓住最佳手术期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给予积极救治,已取得明显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时期发育异常引起,出生时即存在的一类心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差异较大。专家表示,导致先心病的病因包括家族遗传、母体环境和胎儿自身等多种因素。先心病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不同患儿病情会有不同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从呼吸、心跳、面色等多方面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出现状况要及时就医。
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王强:比如说孩子吃奶的时候呼吸急促,那么也有一些孩子出生以后就是全身青紫,往往这一类的疾病就比较危重或者比较严重的先心病。那么也有一些先心病它是一个进行性发展过程。比如说他早期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任何的问题,他像一个正常的孩子在生长。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那么可能出现一些劳累活动量下降。但总体来说一般我们都是通过心脏彩超,就可以基本上明确大体的心脏是个什么畸形了。
专家提示,发现孩子患有心脏病,家长不必过度焦虑,目前绝大多数先心病是可以治愈的。生活中家长在照顾先心病患儿时要格外注意,对于不同类型的先心病要采取不同的照护方式。
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王强:对于简单的先心病,比如说小的室间隔缺损,我们家长可以让孩子正常的生活,就是防止孩子比如说感冒或者发烧,这种情况防止它进一步的发展成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我们家长就要限制孩子的运动量,就防止增加孩子的心脏负担。
专家表示,先心病并不可怕,通过药物、介入和手术等方式大多数先心病患儿是可以被治愈的。家长应该积极就诊,抓住治疗的最佳窗口期。
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王强:比如说动脉导管依赖性的危重先心病是需要马上治疗的,甚至在新生儿期就要治疗。那么对于简单的先心病,比如说小的室间隔缺损,那么简单的可以适当地往后推一推。有90%到95%的(先心)疾病是达到完全根治的效果,正常的生活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