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导读: 在经济发展的“赶考路”上,吉林再次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相同的一幕曾出现在去年:2023年一季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吉林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分享给大家!

在经济发展的“赶考路”上,吉林再次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相同的一幕曾出现在去年:2023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实现了“开门红”。

连续两年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吉林何以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方福前分析认为,“吉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已经从恢复增长步入了正常增长的轨道,供需两端呈现协同发力、同步向好态势,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这其中,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四大集群’‘六新产业’‘四新设施’与经济复苏的速度比较快、增长率比较高,有很大的关系。”换言之,“吉林省的政策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改革举措,对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针对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取得新突破,最根本的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到最实处,向改革要生机,向开放要空间,向环境要活力,向创新要动能,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让吉林稳在“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经济增速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吉林?

读懂吉林,必须读懂吉林新时代历史方位

这是一个站在东北振兴大潮激荡新起点上的新吉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踏上东北大地,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的重要文件,政策接续叠加、效应持续放大。去年9月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同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支持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把“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摆在国家区域战略实施成效的第一位。中央举旗定向,振兴东北之风劲吹,这就是吉林所处的时代大潮、发展大势。

这是一个发展进入“上升期”“快车道”的新吉林。

去年吉林一季度、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速均处在全国前列,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基数很高的情况下,继续高开高走。其中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幅度、科研物质条件指数、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合同金额占比、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户数增幅等标志性指标都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这是一个“诗与远方”浪漫相逢的新吉林。

今年冬天,长春净月潭公园内的极地蓝冰火爆出圈,一块块晶莹剔透的蓝冰展现出冬日里的独特浪漫,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本报记者 潘硕 摄

吉林是避暑胜地、滑雪天堂,拥有长白山、松花江两块“金字招牌”,汽车文化、电影文化、冰雪文化、农耕文化独树一帜。吉林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这几年在吉林取景拍摄的《人世间》《父辈的荣耀》等一批影视作品火遍全国,去年推出的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带红长春市54路有轨电车等一批新晋打卡地,票房收入冲进全国前三。

文旅大数据监测显示,5月1日,吉林省接待游客量321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0%。从客源地看,省外游客占比37%;从景区景点看,长白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0%,长春净月潭增长406%,敦化六鼎山增长119%。长春“这有山”、动植物公园,吉林雾凇岛、红叶谷,梅河口“东北不夜城”,延边大学“网红墙”等全部开启“人从众”模式……

“五一”期间,梅河口东北不夜城宽敞的街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东北不夜城打卡拍照。孙池 摄

旅游热带给吉林的,绝不仅仅是人气,比人气更重要的是全国各地人民对东北振兴的强烈信心,比信心更重要的是东北振兴拥有了换道超车的宝贵机遇。不少经济专家预言:文旅的火,一定会带动其他产业的火。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可能从文旅开始。

至少,在吉林,我们看到了“未来已来”的趋势。

读懂吉林,必须读懂吉林新征程发展布局

去年9月7日,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吹响新一轮振兴突破的号角。吉林迅速行动,召开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进行战略性定位、整体性谋划、系统性部署,提出加快培育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推动老工业基地实现蝶变升级。

梨树县蔡家镇敬友村诚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驾驶大型智慧化播种机播种玉米。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梨树县大田播种逐渐拉开帷幕。据了解,2024年梨树县春播农作物种植计划393.9万亩,其中,玉米339万亩、大豆17万亩、水稻10.04万亩、薯类2.8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25.06万亩。郭敢峰 本报记者钱文波 摄

从内在逻辑看,“四大集群”培育是重点,“六新产业”发展是方向,“四新设施”建设是保障。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侧重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四新设施”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高品质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这是吉林落实总书记要求,推动振兴突破的重要抓手,也是吉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交出高质量答卷的具体体现。省委全会之后,省委主要领导就这一布局密集开展相关调研20余次,结合实际越来越紧密,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

4月3日,在中车长客股份列车调试场地内,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正在等待进一步调试试验。由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近日完成了时速160公里的达速试跑,不仅标志着氢能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验证了我省扎实的科技创新与大装备制造能力,更是我省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最新生动实践。本报记者 赵博 摄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以一“老”一“新”产业为例,吉林正不断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吉林曾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如今,中国一汽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在电动化方面的产品研发布局,红旗等品牌全面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密集推出新产品,抢占海内外市场。在长春西南,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鳞次栉比,“汽车城”正发力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风大,一度被看作吉林西部的自然劣势,吉林却从中看到了绿色能源发展机遇,“无中生有”集聚新能源产业,着力做好“绿电”文章。查干湖畔的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桶“零碳原油”。传统的原油开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特别是驱油过程,很依赖电力支持。“零碳原油”生产时所消耗的电能等能源,全部产自清洁能源,从而实现了原油生产的零碳排放。新能源给传统能源供给带来了新突破,带动了一系列新产业落地吉林,百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打造“绿电”产业链。

近年来,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升到战略层面。通过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牢牢把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图为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镇赉新能源项目。潘晟昱 摄

放眼当今吉林大地,农业稳、工业快、服务业优的格局已经呈现。今年一季度,省内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增长70.1%,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6.8%,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8.7%、13.4%、11%,一大批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生成。4月2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吉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是共和国汽车、化工、电影产业的“摇篮”,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上,吉林厚植历史底蕴,传承奋斗基因,全力“补考”“赶考”,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待发。

读懂吉林,必须读懂吉林人气新热度

人口实现回流了!2023年,吉林人口净流入4.34万人,13年来第一次实现净流入!过去高校众多但留不住人才的吉林,曾经对“孔雀东南飞”有多么心痛,如今对“孔雀东北飞”“吉人回乡”就有多欣喜。

吉林振兴,关键在人。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吸引人才、集聚人口,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完善人才政策,搭建事业平台,号召吉人回乡创业就业,热情邀请在吉大学生留吉,吸引各类人才来吉发展,海纳百川求发展、登高望远看世界、万马奔腾聚吉林的喜人局面在逐步形成。

2018年,吉林重磅出台“人才政策18条”,在国内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之后又陆续推出2.0版、3.0版及相应配套措施,构建起比较完备的“1 N”人才政策体系,仅3.0版就已经让4万多名人才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今年4月23日召开的吉林省人才工作推进会,发布了“长白英才计划”,对我省原有人才计划进行了优化整合,与人才政策3.0版相贯通,更大程度上构建了吉林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释放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会上还发布了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含金量十足。

从2021年起,省委主要领导年年在毕业季来到高校,向莘莘学子讲述吉林振兴发展的新成果、新机遇、新气象,鼓励高校毕业生留在吉林发展、投身吉林振兴。同时组织专班赴天津、上海、昆明等地举办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开展“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系列活动;召开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恳谈会、校友人才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大会以及各类人才座谈会,每场活动直播都有几百万人在线观看。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越来越多的人理性选择、主动奔赴吉林,传递出全社会对吉林的正向预期,其本身就是推动吉林振兴的强大能量。

“吉人回乡”过去四年累计达到58.2万人,仅2023年就有21.7万人选择到吉林创新创业,其中留吉毕业生13.3万人、回吉5.4万人、来吉3万人。新增缴费社会保障人口4.8万人,印证了流入人口数量多、质量优。

近三年,全省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高端人才连续三年进大于出。高校毕业生留吉率连创新高,目前已经超过60%。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吉7万人,2021年达到9万人,2022年达到11.8万人,去年提高到13.3万人。

4月6日,梅河口首届中外商品博览会在梅河口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为期9天,汇集了20个国家及地区360余个企业参展,包括钢琴、手工雕刻、工艺品、服饰、家居用品等近万种商品。赵冬 本报记者 王耀辉 摄

看吉林人气,还要看车站、机场、景区和展会。长春龙嘉机场航班量、旅客量恢复率一直稳居国内千万级机场之首,2023年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50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39.2%,公路旅客运量增长52.1%,民航旅客发送量增长43%。春节假期,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增长55.5%,全国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中我省有4地上榜。东北亚博览会、全球吉商大会、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等重大活动,在世界舞台擦亮了“吉字号”品牌。

读懂吉林,必须读懂吉林发展新环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4个省区市,一手招商引资、一手招才引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与1300多家企业座谈交流后,签署了200多项合作协议,众多名企争相落户吉林。仅新能源产业,就有奥迪PPE及其配套项目、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吉化120万吨乙烯、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正泰新能源产业基地、“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全域地热三峡”等一批百亿级千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三一、远景、广东明阳、上海电气、安徽阳光、中国天楹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吉。

在松原市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风电设备。该项目投资45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从开工到产品下线只用了100余天。一个“风光”产业项目高速建成投产的背后,是吉林省发展风电产业决心的生动实践。才原 摄(资料图片)

就在刚刚结束的4月末,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在内蒙古、四川、陕西三省区召开了3场高规格的企业家座谈会。会上,伊利实业集团、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富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当场表达了来吉林投资的意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6.5%,这是吉林一季度经济数据中的一大亮点。民间项目投资的活跃,是对吉林营商环境的最大肯定。

在多个全省性会议上,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反复强调,要做好“放”和“活”两篇大文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抓好政府职能转变,自上而下建立面向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数字化平台,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

2018年,吉林早于全国五年,率先组建省市县三级政数局,目前是全国唯一在省市县乡村五级使用“一套系统、一个平台、一片云、一个码”全流程实施在线审批的省份,工程审批时间从2019年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81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最长1天、最短20分钟。全省政务服务事项覆盖度保持全国领先,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城市诚信指数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程网办事项达到8.1万项,78类证照在近1.5万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共享免提交,群众和企业办事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去年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14%,登记在册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59万户,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发改委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指标排名以来,吉林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今年正月初九,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如期召开。这是吉林省委、省政府连续十年在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性会议,也是连续第四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召开“新春第一会”。与历年相比,今年的“新春第一会”要求更加明确:既要“放”出一个新世界,又要“活”出一片新天地,以“营商”促“赢商”。

这里有崭新的使命机遇,这里有日新的发展势头,这里有焕新的产业结构,这里有革新的思想观念,这里有鼎新的营商环境,这里有清新的生态环境……

今天的吉林,“进”的势头更加强劲,“稳”的基础更加巩固,“新”的动能更加澎湃,“活”的氛围更加浓厚。从“开门红”向“全年红”,吉林,正在发力下一场赛程!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