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分享给大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基础和前提,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是重点。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补上短板弱项,必须聚焦重点领域,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对较长,需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各地还应在充分考量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构建适合本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教育质量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产生连锁反应。应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重视基础学科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源头端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储备。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优化调整学科、科研布局。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展针对农业农村一线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农业农村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数字乡村发展环境,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搭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拓宽数字技术在教育、医疗、文化、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规模,稳步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持续优化乡村人才结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聚焦关键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思维以及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我国农业领域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使其能够将新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在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 锐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