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最大水厂“南水”用量超本地水

导读:   来源标题:最大水厂“南水”用量超本地水2014年12月27日,自湖北丹江口水库出发的一渠清水,历经1276公里的长途跋涉,流入北京6座水厂。10年间,北京接纳“南水”的水厂已增加到了16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北京市最大水厂“南水”用量超本地水"分享给大家!

  来源标题:最大水厂“南水”用量超本地水

  2014年12月27日,自湖北丹江口水库出发的一渠清水,历经1276公里的长途跋涉,流入北京6座水厂。10年间,北京接纳“南水”的水厂已增加到了16座,超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了清冽甘甜的长江水。

  北京水厂有了“双水源”供应。“南水”进京有过水土不服问题吗?“南水”同本地水源能兼容共存吗?这些问题,在北京最大地表水水厂——第九水厂有了答案。

  自来水中“南水”比例越来越大

  走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的制水车间,一个个巨大的过滤池里,满池清水缓缓波动,空气中透着一股湿润的水汽。

  始建于1986年的第九水厂,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达171万立方米。

  在这里,“南水”与本地水源混合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4道常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等深度处理工序,生产出符合甚至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再经过配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从2014年第一次迎接“南水”至今,第九水厂已累计接纳了30.5亿立方米“南水”,“供水高峰期时,我们一天就会取用135万立方米‘南水’,今年‘南水’的使用量更是第一次达到了出厂水的90%,创了历史新高。”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副厂长王玥说。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南水”进京之初,第九水厂使用“南水”的比例并没有这么高。“南水”进京前,第九水厂使用的水源是密云水库水,“‘密水’和‘南水’都是非常优质的地表水源,但考虑到地域不同,我们担心如果突然切换水源,市民饮用不习惯。”王玥解释,为此,最初第九水厂按照4份本地水兑1份“南水”的比例来制水,后续才慢慢提高“南水”用量。

  其实,北京曾为迎接“南水”到来做了大量准备。

  从2002年到2013年的12年间,北京市水文总站、市自来水集团连续多年在丹江口水库开展采样水质分析,每年按照丰、枯水期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两次水质检测,累计检测了900余项次。

  考虑到北京的供水管网修建年代不同,材质也不尽相同,为了让两种水源平稳过渡,2011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还在湖北丹江口建立了中试基地。水务部门特意从北京截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管道送到丹江口,进行适应性试验;同时将丹江口水库试验基地生产的自来水,用水车运送到北京20处供水管网管段中进行适应研究,帮助实现“南水”与北京供水管网的顺利对接。

  考虑到“南水”是由明渠输送而来,日照强烈时水体中藻类含量可能升高。第九水厂还特别改进了预处理工艺,比如在前端增加预臭氧工艺,让水厂制水工艺能够适应“南水”,保证出厂水质和原来一样优秀。

  AI设备自动监测来水质量

  距离第九水厂不远的关西庄泵站,是第九水厂的“前哨”。泵站的格栅间里,4台格栅机同时开启,拦截“南水”中的树叶等,再经过预处理后,把“南水”输送进第九水厂。

  格栅间里,水质检测仪旁立着一个不到一人高的长方体设备,外观酷似小型配电柜,正面有显示屏,柜门里还有几根进水管。这是北京市水科院自主研发的藻类AI自动监测设备,也被工作人员戏称为“藻脸识别”。

  这是为了提前监测到“南水”中的藻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水务部门才在前哨站增加这台设备,监测预警。

  北京市水科院城市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蕾告诉记者,对水中藻类的监测,传统方法是人工取样,带回实验室经过前处理,再进行人工鉴定。这个过程至少需要48小时,“这对供水安全来说周期较长”。

  有了“藻脸识别”装置,设备可以实时、自动采样,完成前处理,再经过显微成像系统放大并拍照,自动将拍摄到的藻类图像与数据库里的做对比,进行识别、统计并反馈数据,全程只要20分钟。

  “作为‘南水’监测的前哨,点位越靠前、数量越多,对水质变化的整体趋势预判越有利。”张蕾说,未来也计划进一步推广“藻脸识别”装置,让监测点位分布更广。

  “水壶、蒸锅,都干干净净的!”

  为了让更多居民喝上“南水”,北京水务部门不断扩大“南水”覆盖范围。

  “南水”进京之初,首批接纳“南水”的自来水厂有6座,供水范围主要是丰台、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那个时候像通州和大兴都还无法使用‘南水’,但是后来随着通州地表水厂、大兴黄村水厂、亦庄水厂等一批水厂和输水支线的陆续建成,‘南水’的覆盖范围大了很多。”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政说。

  用“南水”的区域还在扩大。今年通水的昌平新城地表水厂,是昌平地区第一座以“南水”为水源的水厂;门头沟门城水厂通水后,门头沟将有“南水”双水厂保障。

  现在,北京已建成16座以“南水”为水源的水厂,日处理“南水”能力近500万立方米。2024年截至目前,“南水”进京超11亿立方米,其中水厂利用量超8.5亿立方米,占比约80%。10年间,北京喝上“南水”的市民从900万增加到16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七成以上。

  今年80岁的陈秀娣喝了快20年的地下水,2021年,小区供水水源才从自备井换成了“南水”。以前,陈秀娣家的烧水壶不到一周时间就得清理一次水碱。打从喝上“南水”,陈秀娣再也不用买桶装水了,“水壶、蒸锅,都干干净净的!”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