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澳门|吴志良:澳门文化符号,融汇古今中西新力量

导读: 东西方文明在澳门交流融合,形成中西并举、古今同在的文化特色,特别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门可以和睦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可说是个中翘楚。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东西问·澳门|吴志良:澳门文化符号,融汇古今中西新力量"分享给大家!

  中新社澳门12月20日电 题:澳门文化符号,融汇古今中西新力量

  ——专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 郑嘉伟 刘大炜

  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的文化艺术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澳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断引入国际文化元素,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独特和重要的桥梁与纽带。

  近日,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澳门回归后怎样发挥东西方文化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澳门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进一步校准发展方向、以自身所长对接服务国家所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您长期从事澳门的社会文化工作,如何看待澳门的发展与变迁?

  吴志良:回归祖国的25年,是澳门历史上最辉煌的25年,同时也是澳门文化事业飞速发展的25年。25年来,澳门文化的能见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快速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澳门人的身份变了,澳门人的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澳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国家明确提出支持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此背景下,澳门的文化事业将会“更上层楼”,有更长足的发展。

图为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大型庆回归装置。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澳门的文化多元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什么作用?

  吴志良:用西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更加明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可以说没有哪里比澳门更合适。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娴熟方式。东西方文明在澳门交流融合,形成中西并举、古今同在的文化特色,特别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门可以和睦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可说是个中翘楚。如果将澳门比喻成一个文化符号,那这个文化符号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能较明白理解。

2022年9月10日,以“月满中秋·喜迎国庆”的主题花灯点亮了澳门的大街小巷。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摄

  中新社记者:澳门基金会在澳门文化推展和研究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吴志良:澳门基金会通过自身资源优势,在澳门发展的各关键时期均担当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

  1984年基金会成立之初,是以“文化、慈善、教育”为目标的慈善机构,做一些小规模的慈善资助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澳门基金会收购东亚大学,将重点转向教育。在东亚大学改组工作完成后,澳门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型,在学术研究、历史文献档案整理及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在促进澳门本地文学的成长方面,澳门基金会通过与澳门及内地的文化艺术团体合作,举办“澳门文学奖”“澳门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比赛”“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以及“澳门中篇小说征稿”等一系列大型出版项目,让澳门文学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此外,澳门基金会近年来还出版关于“一国两制”理论的书籍,以丰富澳门学界的认知,加深对澳门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理解,希望探索出更好更开阔的发展道路。

  中新社记者:多年来您一直倡导“澳门学”,什么是“澳门学”,当下做好“澳门学”研究有何意义?

  吴志良:“澳门学”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签署;1988年,澳门进入过渡期,人们开始思考澳门回归祖国后该怎么发展。于是,一批有识之士于1989年在澳门东亚大学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把“澳门学”这面旗帜扛了起来。

  “澳门学”的初衷非常简单,一要理清楚澳门历史发展的规律;二要摸清楚澳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情况,让澳门回归祖国和特别行政区的创建更加顺利;三是探索澳门特区成立之后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澳门学”的目标更加清晰,就是寻找澳门发展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对此,我总结出四点:首先,澳门作为国家的特别行政区,它的主流核心价值是什么,“澳门学”要旗帜鲜明地讲出来。其次,“澳门学”的定位应该是地方学的研究,因为它的宏观叙事是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次,“澳门学”还要凸显国际性,因为澳门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和窗口,融合很多西方元素,对当今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很有帮助。最后,我们还要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人才梯队,让“澳门学”可以薪火相传。

  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学”研究加速开展。自2010年以来,澳门基金会与澳门大学等机构合作,定期举办“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澳门学”的理论化与国际化、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知识构建与学术进步、文献基础与学科发展等主题展开,推动“澳门学”研究不断进步。

  近年来,“澳门学”逐渐深入探索学科建设,与以往主要关注澳门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在的研究更注重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结合。研究者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明确“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未来要去哪里”的问题,探索澳门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路径。

  总的来说,“澳门学”是一面旗帜,它可以增进澳门人对中华历史文化及国家进步的了解,增加澳门人对澳门的认识,加深澳门人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看见澳门、关注澳门、重视澳门。

2024年10月21日,《澳门志‧地理分志》发布仪式在澳门大学举行。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澳门完成的首部地方志。中新社记者 郑嘉伟 摄

  中新社记者:从文化方面来看,澳门应如何进一步校准发展方向,以自身所长对接服务国家所需?

  吴志良: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有许多特殊优势,其中最重要、最具独特价值、最能作出贡献的是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在澳门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建立某种合作关系,进而共生共荣,非常特别。

  澳门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提出要大力建设文化,这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澳门文化建设都是莫大的鼓舞。经过多年努力,澳门的文化形象逐步树立起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文化是澳门宝贵的资产,是澳门发展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澳门文化界将有更大作为,可以为澳门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澳门的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未来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我最近在探讨关于“从澳门出发,看中华文化如何影响世界”的课题。自16世纪以来,澳门就是东方的重要港口之一,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独特角色。那时中华文化从澳门传向世界各地,尤其对欧洲文明产生显著影响。如今,我们应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澳门历史,构建澳门的历史叙事,以更好把握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完)

  受访者简介:

吴志良。中新社记者 郑嘉伟 摄

  吴志良,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澳门学者同盟创会主席、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席、澳门大学客座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主要从事澳门历史与政治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澳门政治制度史》《东西交汇看澳门》及《悦读澳门》等。

【编辑:张子怡】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