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国文化在全球“出海”又“出彩”

导读: 这一年,中国文化在全球“出海”又“出彩”(年终特稿·出海③) 最近,旅居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小麦非常开心,虽然距离蛇年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她已早早开始剪窗花、买灯笼和贴对联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这一年,中国文化在全球“出海”又“出彩”"分享给大家!

  这一年,中国文化在全球“出海”又“出彩”(年终特稿·出海③)

  最近,旅居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小麦非常开心,虽然距离蛇年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她已早早开始剪窗花、买灯笼和贴对联,并热情地向身边的外国朋友“种草”(推荐)春节。

  是什么让她如此快乐?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春节申遗成功,对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小麦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年我要邀请身边的各国朋友来和我一起‘过大年’!”

  近年来,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的,不只有春节这个传统的中国年文化。从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到与时俱进的“国潮”魅力,再到科技与文艺碰撞融合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如今,中国文化“出海”又“出彩”,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

  非遗海外“圈粉”呈现中国魅力

  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持续“圈粉”,彰显文化魅力。成功申遗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全球约1/5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已在世界各地深入民心。

  2023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世界年”。2024年春节,“火出圈”的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歌首次登陆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吸引现场超过70万人、上百家媒体围观共赏。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认为,春节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重在一个“和”字。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借着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向世人传递,增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往来。“可以说,和平是春节作为人类非遗的重要标识。”萧放说。

  “从东南亚到欧洲,不仅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也将春节视为自己的节日,他们还将本土文化融入春节的节庆活动之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认为。

  “本次申遗成功本身,也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一致性和文化创造力的认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朱刚说。

  就在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二天,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中国“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非遗文化正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极具艺术价值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中国非遗,已经成为诸多外国人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中国非遗正以传统民俗、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成功“出海”,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的故事。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妥艳媜认为,中国非遗在国际上受到青睐的类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表现力,如京剧、川剧变脸、皮影戏和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底蕴、高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剪纸等;三是与外国观众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如一些国风博主通过展示中国非遗制作工艺,呼应了现代人对于返璞归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四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相关的非遗,如武术、太极拳、中医推拿、针灸、中草药等类型。

  “非遗强调的是人而非物,凡是能够高度呈现人的原创性的非遗都容易获得人类普遍的尊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耿涵说,非遗“出海”可以帮助中国向外界传达全人类的文化价值共识,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华文明中“真、善、美”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风俗习惯的理解,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尊重,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空间。

  “国潮”走红尽显中国气质

  身穿汉服头戴朱钗,抬手拨弦乐声轻舞。最近,一位古装红衣扮相,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地标建筑前弹奏古筝的中国女孩在网上火了。旅法留学生彭静旋演奏古筝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世界各地网友的喜爱,多次被国外媒体报道,收获了许多观众的暖心留言。

  “刚开始表演时,我发现很多观众分不清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经常把我认成其他国家的表演者。为了告诉他们古筝是中国文化,我尝试穿着汉服演奏。如此一来,不仅辨识度更高,演出效果也更好了。”彭静旋告诉本报记者,此后,“古筝 汉服”成为自己进行街头演出的标配。

  “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乐器和服饰非常好奇,经常会停下来仔细观看,询问有关中国文化和音乐的问题,我都一一耐心解答。”彭静旋说,“有一次,我用古筝演奏了一首探戈名曲,随着音乐的推进,好几名观众自发加入进来,热情起舞。看着他们那么陶醉,那么惬意,我的心里充满温暖。”

  现在,彭静旋在网络上已经受到3000万人关注,与民乐演奏家方锦龙合作的国乐快闪作品播放量近亿次,点赞数过百万。“我很高兴能通过短视频这一方式,给外国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彭静旋说。

  如果说用古筝演奏流行歌曲和世界名曲为彭静旋带来了“流量密码”,那“武术 音乐 舞蹈 短视频”的方式则为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峨眉派女子功夫团95后“大师姐”凌云敲开了“用中国符号连接世界”的大门。

  一招一式似柔而刚,与周围山清水秀的环境相互交融,仿佛武侠小说中的论剑场景,又犹如一幅传统中国水墨画……近日,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武术表演视频在海内外网络平台上爆火。在“外国人看峨眉凌云的反应”这条抖音话题下,国外网友们踊跃留言,称赞她“真人版的花木兰”“仿佛在空中起舞”“太美了”。

  凌云4岁习武,8岁评上国家二级运动员,10岁独自从家乡雅安辗转至乐山,系统学习峨眉武术。22岁那年,经过严格选拔,她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

  接过传承重任之后,凌云发现,峨眉武术固然荣耀,但并不出圈。

  这让她意识到,要想让峨眉武术文化“从中国出发并走向世界”,不能仅靠习武者的练习,还要通过符合现代审美的内容形式,向大众乃至海外进行推广。因此,找到一些“能在现代社会将文化‘玩’起来的综合人才”,组建一支新鲜活泼的团队,尤为重要。

  “虽然经典永流传,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还原,一定要创新。要顺应当下的潮流,用更具时代感的方式来展示。”凌云说,“传统要‘走出去’,先要‘潮’起来。”

  今年2月,一条面向全国的“江湖招募令”,将8名身怀武艺、性格各异的00后女孩集结到一起,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在第四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上正式成团。功夫团的视频一经推出就“火”了起来,10天后全球播放量已超10亿次。今年7月,法国巴黎街头,首次走出国门的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与彭静旋跨界联袂,将传统文化“玩”出了新高度,博得中外观众一片喝彩。

  时尚、跨界——这是功夫团负责人李洁瑜总结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从传统武术界出圈的最大秘籍。

  “简单说,就是让人感觉传统也能很‘潮’。”她说,“我们的短视频之所以受海内外年轻人追捧,是因为在传统武艺的基础上,跨界融入了舞蹈、音乐和时尚等不同元素。”

  “我的师傅——四川省武术协会主席任刚曾对我说,任何一项传统文化,都需要用最具时代感的眼光去看待。”凌云说,“从武术出发,去创新、去跨界,这条路有起点,但是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努力,希望在武术的跨界融合中,实现破圈传播,打开‘用中国符号连接世界’的大门。”

  文化出海“新三样”展示中国形象

  2024年,源于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的首款中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持续“圈粉”海内外。近日,该游戏不仅在被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中获多项提名,并斩获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奖项,还经由全球玩家票选,赢得了“玩家之声”奖项。

  在12月18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黑神话:悟空》的获奖实现了中国游戏史上“零的突破”。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我们对《黑神话:悟空》获奖表示祝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表示,很高兴看到《西游记》这部400多年前的中国神话小说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大放异彩,“圈粉”全球玩家。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魅力。新技术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新机遇,更为其传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甚至,随着游戏的火爆,众多取景地变成了热门打卡新地点,为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全新热度。

  近年来,以中国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承载着东方神韵,在全球刮起“中国风”,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它们整合并创新文化表达模式,通过主动传播与融合叙事的海外输出,向全球青年群体展现着绚烂多姿、立体丰富的中国形象。

  网文,以东方思维讲述中国故事。据统计,中国网文出海作品已形成15个大类100多个小类,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成为前五大题材类型。《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仅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就已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累计海外访问用户近3亿,阅读量破千万作品数同比增长73%。出海多年的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向海外输出优秀的文化作品,还将中国文化、审美以及创作模式推向全球,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世界文化现象。

  网剧,用图像展现立体的中国形象。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盛唐为背景,再现了当时长安城的盛世繁华、江山锦绣;古装剧《庆余年》成为风靡一时的爆款剧集,如今已经上线了第二季……截至2024年2月底,已有40多款短剧应用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内购收入达1.7亿美元。

  网游,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以网游《原神》为例,游戏世界的“海灯节”与春节同步,全球玩家可以体验“彩鹞栉春风”的浓浓中国风情;游戏中还融入跳跃、蹲桩、打滚、弓步、扣步等中国传统舞狮元素……把文化“装”进游戏,网游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更加创意化的表达,主动拉近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间的“心距离”。《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研究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自研游戏在海外的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同时,中国移动游戏在主要出海地区的增长率都明显提升。

  林剑说,当东方美学邂逅现代科技,当传统文化融入新兴产业,我们看到中国“现象级IP剧目”在泰国、日本、美国等地热播,让海外观众频频“催更”;中国网文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让各国读者直呼过瘾;中国游戏“刷屏”全网,为大家打开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唤起全球玩家的情感共鸣,激发不同文明间的双向奔赴。

  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文化出海“新三样”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外显精美的“服化道”形式,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相信未来,文化“新三样”可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继续一路高歌一路繁花。(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杨俊峰)

【编辑:梁异】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