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天地区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北京回天地区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分享给大家!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吕少威)105个年度计划项目有序推进,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46个项目完工投用,安立路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学位5370个、公园绿地面积38.94公顷。持续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市区部门报到服务超1000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回天治理经验入选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城市治理典型案例。
记者26日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2024年是纵深推进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力抓好回天行动计划落地,以建设项目和报到服务事项“双清单”为抓手,深入实施“五提升一深化”工程,区域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年计划任务圆满收官。
区域服务功能组织更趋完善
北京加快建设奥北森林公园生态枢纽,回天地区郊野公园及回龙观、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正式投用,打造北中轴延长线花园城市先行示范区,释放生态发展轴带动作用。聚焦回龙观大街—太平庄中二街发展活力带,完善高品质生活服务设施,打造“主街 后街”特色鱼骨式、内通外联的商业网络体系,提升发展活力带潜力。加快生命园三期开发建设,拓展生命科学创新廊发展空间。提质扩增人才公租房资源,依托产业服务廊提升职住平衡。
回天地区特色功能组团集聚发展。生态绿楔组团品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构建,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挥“回 ”双创品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创业空间孵化器、中小企业加速器等“双创”载体24家,“回天AI应用创新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累计集聚800余家云计算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领域优质企业,初步形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回天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回天有教”扩优提质,加快实现“有学上、上名校”,不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贺村规划小学等项目完工交付,全年预计新增学位5370个。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试点开展清华附小周边交通组织优化。
回天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回天有医”持续夯实,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完工,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投用,增加床位1000张。和谐家园、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工投用,史各庄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六街一镇”社服实现全覆盖。推进医联体建设,保障分级诊疗体系有效运转,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更高效便捷
回天地区全面构建交通路网。“回天有路”内捷外畅,全力推进“一横一纵”“五通五畅”骨干路网建设。北清路快速化改造一期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基杨路、太平庄中街等11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
回天地区轨道交通内在发展潜力不断激发。北京以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昌平段全线开工,文华路站等5座车站主体封顶,文华路—回西区间等5个区间实现双线贯通,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高效耦合。
慢行系统二期、朱辛庄首末站提前投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工程完成闭合框架桥主体建设。同时开通9条通学公交,探索常规公交服务通学新模式,提高公交线路资源利用效率。
“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品牌更加闪亮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回天地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建设不断加强,强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开展“两企三新”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新建党组织13个。
回天地区还实施民营医疗机构党建“三级联动”,党建引领完善律师行业“常态化服务 重大事件应急服务”响应机制。推广商务楼宇“双委会”,指导升级首开long街“红立方”。综合运用“交流互促会”“培训 观摩”“学习 实践”等方式,推动社区书记“领头雁”理念更新和经验交流,规范社区书记工作室建设。
回天地区鼓励引导多方参与基层治理。深化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示范点建设,创新打造一体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昌平青年人才会客厅”品牌,依托回天地区社区青年汇组织开展670场主题活动。建立回天志愿服务活动“1 N”工作模式,依托“志愿北京”等渠道发布服务项目。常态化落实新就业群体报到机制,建成21支以小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推广“友好六条”建设指引。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将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扎实推进“五提升一深化”工程,持续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补齐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同时,更加突出软硬兼顾,更加突出精准施策,更加突出协同联动,更加突出久久为功,谋划好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全力推动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