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增绿护绿促进“生态美”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河南淅川:增绿护绿促进“生态美”"分享给大家!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春日时节,行走在河南省淅川县的山水之间,满眼皆是该县的绿色发展成效。
很难想象,曾经的淅川县,石漠化面积达到125万亩,更有55万亩是重度石漠化。“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人人都犯愁”马蹬镇的“石头山”,就曾一度令人望而叹气。
“石头山上种树不容易,没有路,车上不去,只能背挑肩扛送苗上山,在石头坑里挖穴配土,好不容易把苗栽下了,浇水也是个大问题。”马蹬镇双泉观护林员张涛说起造林时的情景,时隔多年仍充满感慨。没有水,造林队员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分级提灌;为了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靠人力扛来一块块石头,在每一棵树苗根部垒起月牙形围挡。
森林素有“绿色水库”之称,能涵养水源,治水就应做好山区水源涵养工作。淅川县发扬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精神,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定不移向困难地宣战、向石漠化进军,持续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通水十年累计造林50余万亩,造林面积连续17年居全省县级前列,公益林面积居全省县级首位,森林覆盖率达61.7%。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曾经的荒山秃岭,现已是满目苍翠。
“茫茫林海,如果不精心管护,一个小的隐患就可能让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与山林相伴20年的葛家沟造林队长李国峰深知不止山要有人管、林要有人造,更是要长期有人护。日复一日,他沿着崎岖的山路,穿林过涧,查找火灾安全隐患,巡查树木病虫害。
目前,淅川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治理石漠化38.2万亩,在库周荒山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营造出“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的淅川美景。
满目新绿惹人醉,也吸引了大自然的精灵到淅川做客。
“过去见到的多是一些普通鸟类,这几年罕见鸟类越来越多,去年5月更是首次拍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在位于淅川县大石桥乡的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天鹏扛着望远镜小心翼翼地拨开树丛,眺望水中。
如今,淅川县保护区的鸟类从100多种增加到510多种,监测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达10种,丹江口水库以第一名被授予“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典型案例”。(李金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