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美国名校招生内幕: 80% 学生的申请材料没被看

导读: 根据一份“哈佛的财政和招生”报告,分析对照了2019年至2019年间哈佛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材料,其中包括16万名学生的数据。教授对我说,今年的三万多份申请材料已经被分成四堆儿,我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揭美国名校招生内幕: 80% 学生的申请材料没被看"分享给大家!

进入世界顶尖学府读书,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哈佛、常春藤、斯坦福、麻省理工,是每个学子心之向往的神圣的知识殿堂。但通往殿堂的路上,除了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体育素质、性格特质等,如今却要加上但令人一道门槛——种族。

美国顶尖名校的“种族歧视”

早在2019年,哈佛大学因为被指控在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而登上了美国各大网站的头条。

起诉他们的是一个叫“大学生公平录取”的组织,这个组织为了收集哈佛歧视亚裔学生的“罪证”,专门搞了个网站叫Harvard not fair。

这个组织认为,在过去数十年中,相较更符合入学条件的亚裔来说,白人、非裔和西裔反而优先获得了录取资格。例如,根据一份“哈佛的财政和招生”报告,分析对照了2010年至2019年间哈佛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材料,其中包括16万名学生的数据。

主持撰写这份报告的,是杜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彼得·阿奇迪亚科诺(Peter Arcidiacono)。他说,经过查阅哈佛大学的录取材料后发现:在主观分栏目里,亚裔学生得分最低。也就是说,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哈佛故意压分,将亚裔申请人分数打得比其他人低。同时亚裔申请者被描述成“标准性强”(“standard strong”)"也就是缺少特色,与此同时表现出来的是忙碌和聪明。

阿奇迪亚科诺还说,招生办公室常常连亚裔申请人的面都没见,就给出了所有种族里最差的评分。

此言论一出,引起亚洲学生一阵哗然。有同学说,美国院校的歧视一直都是存在的,看常青藤的SAT成绩按种族排一下就知道,亚裔要比白人高一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揭示:亚裔进常青藤,比白人难三倍。

美国司法部宣布,哈佛等美国多所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涉嫌歧视亚裔学生,将对此展开调查,如果证据确凿将提起诉讼。

纽约时报爆出权贵「Z名单」

种族歧视的风波还没有过去,又爆出了哈佛大学针对权贵们优惠的实锤Z名单:延期一年录取入学,每年将近60名额!

Z名单是候补名单(wait list)的一种,但它还有点不一样。Z名单的意思是今年没有位置,如果你愿意,可以推迟一年入学。如果是今年的Z名单,则在2019年入学,自2019秋季到2019年秋季,你愿意干啥干啥。

Z-list并没有被挂在哈佛官网上,但它却一直是招生时的潜规则。Z名单一般是在6月中到6月底发出。传说Z名单上有80%的学生是校友子女或者超级有钱人。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大学令人畏惧的招生官员还有另外一整套标准,是那些雄心勃勃的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所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他们或许也无法满足这些标准。这些官员讲的是一种秘密语言——“备审表”、“缩减名单”、“小奖励”、“DE”、“Z名单”和“院长关注名单”——他们还有一个筛选系统,其中的条件包括申请者来自哪里、父母是否从哈佛毕业、他们有多少钱,以及他们是否适合学校的多样性目标,这一切可能跟SAT考1600分满分一样重要。

这个石锤落下,大家才恍然大悟!去年,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奥巴马,突然宣布要Gap一年之后进入哈佛大学。美国媒体猜想,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是通过“Z-List”得到哈佛大学录取的!

80%学生的申请材料没被看完就给扔了

去年,某位同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记自己一次刷新三观的一次美国大学招生办实习经历:

9点钟,工作正式开始,我们四人被分到不同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名教授和两名工作人员。教授对我说,今年的三万多份申请材料已经被分成四堆儿,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周之内把面前这8000多份申请分成ABCD四个等级,A是直接发录取的,D是无可救药的,B是没那么出彩的,下一阶段教授们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录取的,C是为了填补学校的种族比例、男女比例或者运动员比例凑数用的。

假设今年学校招2500名新生,一般来说能有1000个A,5000个B,8000个C,还有不到20000个D。D扔了不看,A直接录取,还有1500个录取名额,从剩下的5000人里去选。当然如果真的认真选的话,这1500个人肯定都会是华裔,但是美国大学又有关于种族和性别比例的要求——比如华裔不能超过10%,非裔不能低于20%,要有多少来自穷困家庭的,又要有多少学理科的女性——这样如果B里面没有数量那么多的这种“特殊需求人才”,就用C来补了。

第一轮,看的是标化成绩和GPA。

具体指标很简单:ACT和SAT满分的,单拿出来;ACT低于30、SAT低于2000、GPA低于3.7只要有一项满足的放一堆,这些人都是未来的C和D级别;其他的另放一堆,稍后再从这里面分出A和B。

标准化成绩满分的,教授要亲自审核,他觉得满分不是天才就是哪方面有缺陷,需要亲自审核。

第二轮,把C和D分出来。

标准是这样的:有名人推荐信的、家里很有钱的、得过很著名奖项的、弱势群体,都扔进C里面,其他都放进D里面。遇到难以抉择的就大家一起讨论。

教授拿来一张的单子,上面列出了美国人认为的十几种“弱势群体”,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亚洲小城市”(除了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和台北以外的亚洲城市)、“乡村女性”和“西藏人”。

在这一轮中,80%的同学都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连其他的个人陈述看也不看一眼。

第三轮,把A和B挑出来

到了这一步,我们才会开始仔细看学生的申请资料,包括简历、个人陈述等,教授给每人发了一个表格,要求我们把印象极为深刻的、最优秀(Extraordinary)的学生找出来,并按照表格内容填写感觉到印象深刻的原因。一个学生最多只能给三分钟,换言之,如果三分钟内还没有震撼到你,就把它扔进B堆里面,如果震撼到了,就填表交给教授复查。

被我们分出来的四档学生会在接下来被交给真正的录取委员会去评估。当然这里就没C和D什么事儿了,A和B会经过委员会进行一些讨论、投票等等一系列工作。听说申请走到这一步各种成绩就很次要了。录取委员会会根据每个人的个人陈述、课外活动和推荐信决定是否进入A档,只有在两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旗鼓相当的时候才会重新参考标化成绩。

总结

大学录取名额是一个有限资源,据披露哈佛大学除了Z-List,还有development case(该计划针对学术资质未达标,无法常规录取,但家庭十分富裕并具备捐赠的意愿、在财务上支持大学的学生).......美国高校的招生过程并不透明,尤其是哈佛等各大私立学校拒绝公开评估学生的细则。招生官手里握着的,是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只盼在倡导教育资源平等的今天,也给招生多一些平等。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一句话:应该以一个人的成绩和品格评判一个人,而不是肤色。

文章

哈佛 历史 大学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